国内首个区级“城市大脑”未来将增加20万个传感器

Mark 20190317

  • 可燃气体传感器
  • 水质传感器
  • 电梯运行监测传感器
作为国内首个“区级大脑”,未来,普陀区还将增加20万个传感器,同时共享公安系统的2000个视频摄像头资源,它们将构成‘城市大脑’的‘神经末梢’。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大城市依托智能技术探索智慧城市发展的路径不断深入,“城市大脑”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方向。而上海普陀区打造的国内首个“区级大脑”,为其他区级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可借鉴样本。


普陀区“城市大脑”智联应用场景

  目前,上海首个区级“城市大脑”正在精细化管理进程中进行尝试。依托于“城市大脑”的管理模式,在上海普陀区全区域、全时段采集数据,形成独居老人“四件套”、燃气泄漏报警、违法建筑监控、电梯运行监测、垃圾处置监测、河道水质监测等45类“智联”应用场景,初步探索形成城区一体化智能管理。

  以应对社区加速老龄化趋势为例,普陀区为独居老人提供“四件套”智能化服务设施:门磁统计门的开合情况,红外识别探测老人的活动状态,无线烟感监测可能发生的火情,无线可燃气体监测检查可能由于忘关煤气发生的燃气泄露。

  在上海,“城市大脑”已开始初步应用于公共安全、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杨浦区控江路街道、静安区临汾街道、浦东新区周浦镇城运中心等基于社区范围内的“城市大脑”初见成效。其中,普陀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区级“城市大脑”,在全区布设了10万个小型传感器,形成了“智联普陀”的智能化工作平台。

  据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根据基层实际应用情况,今年将进一步优化传感器设置和处置流程,并拓展应用场景,把神经元布点到更多方面,全覆盖铺设“神经末梢”,消除感知盲区。

  曹立强说:“未来,普陀区还将增加20万个传感器,同时共享公安系统的2000个视频摄像头资源,它们构成了‘城市大脑’的‘神经末梢’。这些遍布小区内外的不起眼的小型设备,把感知触角延伸到与群众生活、城市运行紧密相关的各个领域,全时段、全要素地采集基础数据。”

  曹立强建议,未来“城市大脑”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汇聚和数据加工平台,采集、汇聚、清洗、沉淀、储存各委办局、企业以及社会公共的各类数据,确保市级、区级与社区级信息资源对接、整合共享,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点赞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作者最近更新

  • TE CD9515系列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2110-2116型法兰安装静态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 honeywell 2012型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等高新技术用于国内智能安监应用中

    2018-12-03

  • 新型燃气泄漏报警器:内置双传感器还可自动关闭燃气阀门

    2019-03-22

  • 可燃气体传感器用在航空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中

    2018-12-06

  • 灯会安保剩余电流监控装置:用传感器监测配电箱剩余电流和温度

    2018-12-0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Mark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