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养老机器人大有可为?

中国传动网 20220920

  • 智慧健康养老
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蓬勃发展,智慧养老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机器人养老服务将大有可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这两年我国老年人数继续增长,预计至“十四五”期末,老年人口将突破三亿人,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同时《中国发展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也提到,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进入加速阶段,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剧,如何妥善照顾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命题。

  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蓬勃发展,智慧养老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机器人养老服务将大有可为。

  养老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根据机器人功能及老年人需求来看,机器人养老将主要集中在护理、康复和陪伴三大方面,对应着的就是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

  护理机器人的功能是帮助老年人完成日常起居等活动,包括穿衣吃饭、上下床等,主要面向失能失智群体,以及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步入老年阶段后,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衰弱,本来简单的动作想要完成也并不容易,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摔倒受伤,因此能有人在旁辅助行动是最好的。

  此前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仅失能失智人数就在4500万左右,而要护理这部分失能老人的人员配置,以国际通行标准的3:1来算,就需要1500万护工,即使放宽一些,需要的护理人员也是千万级别的,目前的养老护理人员远远不够,而若能搭配护理机器人,让一名护理人员可能照看更多老人,将可以缓解缺人现状。

  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老人日常起居及保健康复,老年人群易受各类疾病的困扰,比如骨质疏松、瘫痪、中风等,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治疗康复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康复治疗需求十分紧迫。

  而相对的依然是康复人才的稀缺,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曾表示,当前康复人才稀缺是系统性的,各康复专业人才都存在缺口,尤其以康复治疗人才最为缺乏,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平均为每10万人口70人,而我国仅有0.4人。

  陪伴机器人起到生活陪伴、行动辅助、基础诊疗、精神慰藉等作用,如今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忙于生活难以挤出时间陪伴父母,老人群体由此很容易陷入孤独状态,而如果还没有伴侣的话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生活的热情,此时一款有效的陪伴机器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老年群体拥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是,要有高端的产业,必须先有高端的需求,有对高端产品足够的消费能力,能支持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有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先进产品最容易在发达国家推广开来。

  而养老机器人正是拥有足够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高端产业,目前我国的财富主要掌握在60后到80后这批人手中,这代人如今在50岁左右,再过十年就将步入老年,身体衰退疾病多发,护理需求急剧增长,对各类养老机器人的需求也将随着快速增长。

  此外,这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只要是能提高老年生活幸福的产品都会勇于尝试,有钱有需求同时愿意花钱,正是催生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完美的土壤。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相信在此之中,养老机器人将占有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传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非凡十年 | 希望森兰的十个维度
    中国传动网
    2022-10-21
  • 皮尔磁:灌装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中国传动网
    2022-10-18
  • 皮尔磁:安全小型控制器的新模块——紧凑且经济
    中国传动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智慧健康养老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020-03-27

  • 工信部: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5.7%

    2020-08-15

  •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11-22

  • “渐进式”延迟退休再提及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乘风而上

    2023-01-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传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