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系统所在基于基因序列编辑器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成簇的、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近年来被广泛关注。较之荧光检测方法,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成本低、高效、灵敏、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势。基于CRISPR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宓现强课题组构建了一种基于CRISPR的电化学传感器(CRISPR-E)。该研究将DNA四面体框架结构修饰在印刷电极上,进一步与RNA探针杂交,最后连接HRP分子构建TCP探针;通过将电化学技术、DNA四面体框架结构与CRISPR技术相结合,利用Cas 13a在crRNA的引导下识别靶RNA后能够对单链RNA表现出“附带切割”能力,实现了对miRNA的无扩增、高灵敏度检测。由于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在电极上实现,因此有望推动miRNA的及时快速(POC)检测。
相关成果以Tetrahedral DNA framework based CRISPR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amplification-free miRNA detection为题发表于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论文链接
基于CRISPR的电化学传感器原理图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迄今小型加速传感器问世赛斯维传感器网2022-10-26
-
微芯片上的光谱仪让光信息触手可及赛斯维传感器网2022-10-27
-
我国首个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在云南建成赛斯维传感器网2022-10-24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