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传感器应用:我国电力传感器需突破哪些核心技术?

传神阿堵 20200706

  • 电流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
  • 无线传感网络
电力传感器,是电网获取各种数据和参数的触手。近日,针对眼下我国电力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状况,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所长郭经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电力传感器,是电网获取各种数据和参数的触手。2019年7月13日,美国纽约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至少7万居民和商业用户受到停电影响,停电时间持续了约5个小时。最终,经调查发现,原来是该市变电站某些电力传感器和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连接存在缺陷导致。


资料图

  以上案例可以一窥电力传感器这类不起眼的监测终端,对于电网的重要性。近日,针对眼下我国电力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状况,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所长郭经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郭经红说,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电力传感器可有效支撑能源互联网应用。

  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应用环节,需要用到不同的电力传感器。

  1.在发电环节,尤其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需要采用温度、光学、倾角、速度、图像及位置等多种传感器,保证发电装备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测,预防事故发生;


电缆隧道安装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资料图

  2.在输电、变电及配电等环节,需要用到微气象、杆塔倾斜、覆冰、舞动、弧垂、风偏、局放、介损、绝缘气体、泄漏电流、振动及压力等多种传感器及智能终端,实现对电气主设备状态、环境与其他辅助信息的采集;

  3.在用电环节,面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采用电能质量、负荷监测、图像视频等传感器及量测装置等,支撑需求侧柔性负荷资源的充分利用,补偿能源互联网中因直流惯性不足或供需失衡导致的频率波动等系统运行问题,同时提升能源利用率。


资料图

  郭经红说,眼下,我国电力传感器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突破电力传感材料和器件技术。

  研制交直流电气量传感器,满足直流量测、电能质量等需求;培育低成本、高可靠、可与一次设备融合设计的电流、局放、气体及振动等光学传感器件;加快声表面波、红外及热电堆等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的研发。

  2.研发低功耗、宽窄融合无线传感网协议和产品,以适应电力感知需求,兼顾超低功耗、带宽等指标;建立基于一致性通信协议与评测方法的无线传感网络互联互通及评测体系,解决不同供应商产品与协议的兼容性以及各项性能评估问题。

  3.针对电力感知应用具有快速响应的特征,形成智能分析技术平台,实现“传感+就地分析”。基于“平台+应用”模式,将感知与测量、控制深度结合,解决电力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应用的碎片化问题。

  4.掌握传感器取能和集成封测技术。

  研究环境微能收集技术的应用和优化,研发与电力传感器融合集成的取能器件。针对电力系统强电磁干扰等工况特点进行集成设计,研制集传感、通信、计算、安全及取能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建立耐候性、可靠性试验验证体系。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传感器专家网一直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最新调控与安排,为更好的服务相关企业,在疫情期间,传感器专家网免费发布企业相关文章,免费成为传感器专家网认证作者,请点击认证,大家同心协力,抗击疫情,为早日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传神阿堵

传感器行业分析师,主要从事传感器应用,市场分析等领域,现为传感器专家网专栏编辑。

作者最近更新

  • 雨量传感器出现故障怎么解决?这篇告诉你!
    传神阿堵
    2021-07-08
  • 传感器检测运转速度的方法有哪些?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传神阿堵
    2021-07-08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
    传神阿堵
    2021-07-0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城市地下黑匣和耕牛项圈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2018-12-03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国外航空领域的多个应用案例

    2018-12-03

  • 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与台风监测中的传感器应用

    2018-12-04

  • 上海市在静安区安装了二十万个智能传感器

    2018-12-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神阿堵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