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升级核心算法技术 虹膜识别进入高速时代

维科网 20200708

  • 物联网
  • 虹膜识别
  • 生物识别
2020年,中国虹膜识别行业已步入发展关键期,虹识技术选择稳扎稳打,通过自主研发持续提升核心技术,通过迭代产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相信未来,虹识技术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前景,肩负起行业领军者的责任,进一步推动整个虹膜识别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为虹膜识别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导者,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7月4日正式宣布推出全新第三代虹膜识别核心算法技术PhaseIris 3.0,基于第三代算法的硬核芯片Qianxin 3在100MHz主频下单核编码速度小于50ms(超过20帧/每秒),单核比对时间仅为320纳秒(每秒312.5万次比对)。

虹识技术董事长易开军博士表示:“本次核心算法的全面技术升级是公司在虹膜识别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将运算位宽从128位提高到384位,实现32个时钟周期即可完成一次比对业务,在不减少生物特征点的前提下,实现了特征数据模板大小直降至2KB,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极大的提高本地存储容量。我们的新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虹膜识别大规模市场应用推广的场景限制、便捷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根据虹识技术最新测试,等错误率ERR是拒识率FRR和误识率FAR的一个平衡点,等错误率能够取到的值越低,表示算法的性能越好;我们将第三代算法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与第二代算法进行比较,发现第三代算法的ROC曲线更为平缓,对中低质量虹膜样本识别精度能提升近一倍。

第三代算法技术的推出意味着对于虹膜识别终端产品用户而言,设备存储容量从第二代最大两千人跨越性提升至第三代的一万人,在相同的虹膜特征条件下,模板长度减少四倍,离线比对容量和识别速度均实现了五倍的飞跃扩展。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虹膜设备可实现速度为一万人/秒(二万张图片/秒)的虹膜提取、编码及识别,解决了目前市场现有虹膜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容量问题和速度问题,更有效地满足了中型和大型企业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

第三代算法集成了更精确的虹膜提取算法,对低质量的虹膜图片也能快速精确编码,对图像传感器的可选性增强,同时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图像采集问题,这对于煤矿、强光室外、远距离闸机出入口等特殊应用场景的用户来讲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带动各个物联平台的计算力也在提高,高速比对能力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基础,虹识技术第三代算法将设备的比对速度提升至高达二万张图片/秒,将推动虹膜识别技术朝着更易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虹膜识别是有很高技术门槛的生物识别技术,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虹膜识别算法硬件化的公司,经过本次全新技术升级,对全硬件芯片化虹膜编码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进一步提升虹膜FAR、FRR性能指标,保证数据和编码结果的安全性,大幅提升产品安全等级,有理由相信,对类似物联网智能虹膜锁这种用于家庭安防的场景用户、智慧金融支付系统的行业用户以及公、检、法系统用户这类对安全性需求更为迫切的客户来说有广大的应用空间。

基于新算法技术同期推出的的两款主打产品双目虹膜门禁机D20e和新一代虹膜模组MC11也成功实现重要升级,全新算法技术,超高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智能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极致产品体验,引领虹膜识别产品进入“高速时代”,极大的提升了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20年,中国虹膜识别行业已步入发展关键期,虹识技术选择稳扎稳打,通过自主研发持续提升核心技术,通过迭代产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相信未来,虹识技术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前景,肩负起行业领军者的责任,进一步推动整个虹膜识别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维科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甲烷传感器在甲烷和氢呼气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维科网
    2022-10-25
  • 2022年超声波雷达行业研究报告
    维科网
    2022-10-24
  • 温湿度传感器在老化试验箱中的应用
    维科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维科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