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宣布离美归国,坐标深圳

不二科技精选 20221102

  • 生物医疗
  • 医学研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Alex Pine、韩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颜宁再次全职回国,这一次坐标深圳。


就在今天,颜宁亮相深圳,亲自官宣:将辞去普林斯顿的教职,回到深圳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出任创始院长。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各界关注,登顶微博热搜。



不少教授学者都第一时间转发消息:



还有广东网友恍然大悟,表示怪不得有那么多大佬关注深圳医学科学院。



更多网友则表达了对大佬回国的期待:



深圳医学科学院,究竟有何来头?颜宁此番归国又将在哪些方面施展拳脚?


第二次全职回国


颜宁本科毕业于清华,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师从知名结构生物学家、现任西湖大学校长的施一公。


2007年10月,颜宁刚结束了在普林斯顿的分子生物学系3年左右的博士后研究。


在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下,颜宁回到了她本科的母校清华大学,任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那一年,她才30岁(颜宁生于1977年11月)。


颜宁在清华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为:2014年,她带领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该成果在Nature上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盛赞,众多科学家称此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obilka评价: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美国科学院院士、膜转运蛋白研究专家Ronald Kaback则表示:


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


美国科学院院士、MIT教授Harvey Lodish还把该成果加到了他当时正在编写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经典教科书第八版中。


随后在2015年,颜宁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转眼来到2017年,在清华任全职教授10年的颜宁,选择辞去全职改成兼职教授,并远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此举立刻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和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美期间,颜宁于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去年4月,颜宁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一同入选的还有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


对于此番归国的原因,颜宁表示自己与深圳是“一拍即合”:


都说深圳是“卷都”,我更同意深圳的另一个别称:梦都,梦想之都。


在清华和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人生的前两个梦想,在深圳,我将努力实现第三个梦想。


还说自己是“麻溜儿地就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


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最后回到颜宁即将任职的这所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


其实颜宁归国早已有迹可循,在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在2020~2021年进行“院长遴选”工作,因此有网友推测颜宁很早就与深圳医学科学院进行了接洽。


据深圳卫健委消息,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国家支持建设的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


所谓“全新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定位新。


就是说,深圳医科院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按官方说法,它更是一个“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


其核心功能,一要承担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另外,二要引领深圳医学科技发展。


为此,深圳市政府还设立了“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委托深圳医科院进行专业化管理。


其二,是机制新。


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


对包括院长在内的科研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制度。


去年9月,深圳卫健委就曾发布过一波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岗位人员的招聘。



机制新不止体现在人事方面。深圳医科院虽然登记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一个法定机构,实行“一院一法”。


具体来讲,就是政府出台会《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可以不用顾及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依法自主办院。


那资金又从哪来?三部分组成:政府专项资助、社会资助以及转化收益。


首先是政府专项资助,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今年5月份释出的文件中显示,2022年政府为其预算拨款2848万元。



同时,深圳医科院还会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逐步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引导基金”。


此外,医科院的另外一大资金来源便是药物、器械的转化及生产,转化而来的收益直接反哺给自己。


关于深圳医学科学院未来发展规划,总结下来有两点。


第一点是聚合资源。深圳医学科学院就相当于一个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解决国内医学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避免资源交叉浪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第二点是帮助转化科研成果。深圳将允许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在转化项目中持有股份,直接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提高转化积极性。


此外,深圳医科院还将通过天使投资等形式,“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据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消息,深圳医学科学院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


参考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0uqQ7iFcXjkFKv-iUCc_5g

[2]http://www.tuef.tsinghua.edu.cn/info/qhyx/1258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33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Alex Pine、韩智

查看全文

点赞

不二科技精选

作者最近更新

  • 2024年,这家国产惯性传感器厂商营收首破百亿大关!
    不二科技精选
    05-02 20:01
  • 智慧消防:传感器科技赋能,防患于未“燃”
    不二科技精选
    2024-11-25
  • 苏州一家初创传感器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将用于多维力传感器研发
    不二科技精选
    2024-06-2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美国首批附带传感器的数字化药片上市

    2018-12-08

  • 浅谈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其相关应用

    2018-12-09

  • 瑞士开发柔性微型机器人 可在体内运送药物

    2019-05-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不二科技精选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