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et Lab计划用直升机回收火箭一级助推器任务再次失败

感知视界 20221106

  • 火箭回收技术
  • 可重复使用火箭
  • 航天发射

11月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六早上6点27分,美国火箭制造商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的一枚电子号火箭从位于新西兰的发射场升空,将瑞典国家航天局的科学研究卫星成功送入轨道。但由于火箭返回地球时的遥测数据丢失,公司直升机未能成功捕获返回地球的一级助推器。

这次任务名为“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电子号火箭成功将“中间层气辉/气溶胶断层扫描和光谱”(MATS)的瑞典卫星送入轨道。但美中不足的是,火箭实验室没能按计划用直升机捕获一级助推器。

火箭实验室原计划在电子号火箭升空约19分钟后,用直升机在空中捕获一级助推器,防止火箭落入大洋被海水侵蚀,从而提高一级助推器的可重复使用性。

电子号火箭高18米,是一种小型卫星发射装置,到目前为止已经执行过32次任务。公司代表表示,火箭一级助推器的回收和再利用有助于火箭实验室提高发射速度并降低成本。

由于电子号火箭太小,装载的燃料不多,无法像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以及重型猎鹰火箭那样用自身推力完成垂直着陆。所以火箭实验室决定在一级助推器降落时,用直升机勾住助推器上方的降落伞线。

火箭实验室在实现助推器可重复使用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今年5月份,公司执行名为“去而复返”(There And Back Again)的直升机回收任务。一架西科斯基S-92直升机成功抓住电子号火箭的一级助推器。但一分钟后,直升机似乎不堪重负,被迫将一级助推器从缆绳上释放,让其坠入太平洋。

火箭实验室最终从海中捞出火箭,用拖船把它送回岸边。公司对助推器进行了一番分析后,翻新并测试了9台卢瑟福发动机中的一台,结果令人满意。

“这台翻新发动机通过了我们为火箭发动机设定的所有严格验收测试,包括发动机持续点火200秒和多次重新启动,”公司代表补充说,测试表明,这台卢瑟福发动机推力充足,“性能表现与新制造的卢瑟福发动机一样”。

尽管如此,火箭实验室还是想让回收的助推器能不沾上海水。因此,公司计划在周六的“猫鼠游戏”任务中用西科斯基直升机去捕获助推器,但事与愿违。

火箭实验室通信经理穆里尔·贝克(Murielle Baker)表示:“由于在重返大气层时火箭第一级的遥测数据丢失,这次我们无法把电子号火箭干干净净地带回家。”

她补充说:“遵照标准安全程序,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会让直升机从火箭回收区域返航,所以今天不会尝试空中抓捕。”“但这就是测试程序的意义所在:将硬件和系统推向极限并进行迭代。”

贝克说,电子号火箭一级助推器溅落在太平洋上,公司计划用船进行回收。

今年5月份,火箭实验室在代号为“去而复归”(There And Back Again)的发射任务中首次成功用直升机捕获一级助推器。但一分钟后,直升机似乎不堪重负,被迫将一级助推器从缆绳上释放,让其坠入太平洋。随后运输船将火箭打捞并送上岸。

所幸的是,本次直升机回收失败没有影响整个任务,MATS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火箭实验室表示,MATS卫星“是瑞典国家航天局开展科学任务的基础,这项任务的目的是调查大气波,更好了解地球上层大气如何与地表风以及其他天气模式相互作用。”

MATS卫星原本计划用俄罗斯火箭,但瑞典国家航天局及卫星主要承包商OHB最终预定了电子号火箭。(辰辰)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视界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惯性传感器企业2024营收突破4亿元,净利润2.22亿元!
    感知视界
    03-18 17:50
  • 森霸传感: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留置
    感知视界
    02-07 17:18
  • 空调温度传感器故障解决。
    感知视界
    05-09 02:3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SpaceX将在五月份将两位宇航员送入太空

    2020-03-12

  • 欧洲和俄罗斯的火星探测车发射任务推迟到2022年

    2020-03-17

  • Rocket Lab公布火箭模型5000英尺高空回收试验视频

    2020-04-10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发火箭回收技术

    2020-04-1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视界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