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持续升温 美国想要“翻盘”的愿望能实现吗?

智能制造网 20200716

  • 5g通信
  • 天地一体化
  • 6G通信
当前,5G的建设与部署进入了加速期。2020年以来,虽然疫情影响严重,但是在取得阶段性抗疫胜利后,中国已经恢复了5G基站建设规划,开始加快推进5G发展。其他一些国家也在5G领域展开积极布局,希望能够借助5G的部署,为国内经济、社会变革提供支撑。

  当前,5G的建设与部署进入了加速期。2020年以来,虽然疫情影响严重,但是在取得阶段性抗疫胜利后,中国已经恢复了5G基站建设规划,开始加快推进5G发展。其他一些国家也在5G领域展开积极布局,希望能够借助5G的部署,为国内经济、社会变革提供支撑。

  5G的火热,验证着通信技术的创新价值正在不断提升。在5G仍然处于建设初期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企业已经在谋划下一代通信技术,也就是6G网络的研发。近日,韩国三星电子就发布了《下一代超连接体验》白皮书,对其6G愿景进行了阐述,试图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意图愈发明显。

  6G的优势与趋势

  业内认为,6G网络的速度有望达到5G的50倍,延迟则缩短到5G的10%。相关专家预测,6G网络或将在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进程,2028年投入商用,2030年正式提供服务。6G时代来临后,将促进汽车、机器人、无人机、家电、显示器等实现与互联网的更密切连接,并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芬兰奥卢大学发布的6G白皮书中也认为,6G带宽将会更宽,传输速度比5G至少快10倍;通信时延方面,6G的时延为0.1毫秒,会是5G的十分之一。综合数据表明,6G网络的大部分性能指标将比5G提升10到100倍。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5G,6G的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张。预计6G网络将可以通过互联网卫星、高空气球、无人机、地面基站、水下基站等技术和方式,把天空、地面、地下和水中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在6G时代,天地一体化或将成为一大趋势。

  如果这一趋势能够深入落实,那么6G网络将可以解决现在的网络连接限制问题,使得偏远地区、山区及环境恶劣的地区都能获得稳定的网络覆盖。另外,在隧道、矿场、地铁等特殊场所中,以及人口众多的商场、展馆等,网络信号也能保持较稳定的水平。

  6G的研发与竞争

  对6G有想法的当然不只是三星或韩国。事实上,中国的两大通信设备提供商华为、中兴都已经对6G的研发进行相应部署。据悉,华为在其2019年年报中就透露该公司已经启动了对6G网络技术的研发,其中主要包括空口技术、新的网络架构和关键的使能技术等。

  同时,中兴也从现有的5G团队中挑选了“精兵良将”,组建6G研发团队,对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中兴都认为,6G网络的商业应用将在2030年出现,也就是10年后。相对于三星电子2028年商用的说法,国内企业显得要谨慎一些。

  美国对于6G更显得“虎视眈眈”。由于在5G技术研发上建树不大,美国失去了5G时代先机,因而对于6G技术的研发非常重视。该国电信标准组织ATIS就表示,如果政府和行业能够在原则和行动上一致,那么美国将有望处于6G开发和部署的前沿。看起来,美国希望通过在6G网络取得突破,来找回5G的“场子”。

  不过,美国能否如愿在6G领域获取先机仍旧是个未知数。目前,除了美国外,中、日、韩等亚洲国家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已经开始预研6G网络,在多方竞争的形势下,取胜之钥依然系于各国通信设备企业与通信运营商之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日本5G、无人机领域落后,开始奋起直追研发6G

    2020-02-26

  • 卫星互联网可不仅仅是星链计划那么简单

    2020-05-06

  • 欧盟拟设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 加大5G6G等领域投资

    2020-06-02

  • 日本媒体称在6G争夺大战中 韩国和中国抢占先机

    2020-06-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