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使得车联网成为必然趋势

不颓废科技青年 20221110

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使得车联网成为必然趋势,而车联网也是未来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4G技术为车联网提供了基础功能和简单的应用场景;5G技术的到来,大大增强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解锁车联网全部潜能,助力车联网快速落地。

  一方面,车辆联网可以准确收集道路情况与行驶状态数据,通过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力保障出行安全;另一方面,车辆连接5G网络可促进驾驶服务多元化,极大提升驾驶体验,促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能够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对于促进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车联网是智慧交通落地的主要抓手,为智慧交通的推进提供了绝佳机遇。车联网当前处在政策、技术、产业的三重因素共振之上,为智慧交通的推进提供了绝佳机会。我们认为,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主要突破口,在交通强国积极推进的大背景下,车联网行业的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

  车联网的内涵主要指:车辆上的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信息网络平台中的所有车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在车辆运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其中一个分支,传统意义上的车联网是汽车通过车载通讯器件将整车数据上传至云端,在云端对上传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并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而作为汽车“新四化”的网联化似乎已被遗忘。行业周知,车联网主要包含“车、人、路、通信、服务平台”五大关键要素。其中“通信”即各类信息的交互载体,汇总传输车内、车路、车云的海量信息流。

  通信在车联网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过从大部分车企的发布会不难发现,车载通信模块很少会被重点提及。在汽车里面,车网联的通信模块确实存在感不高,因为联网模块在车内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联网的稳定性在使用体验上差别不算太大。这也造成了终端厂商在宣传汽车的时候,没有太重视这方面的宣传。

  车联网通过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让车辆与云平台、与其他车辆、与路况、与人、以及车内实现全方位的网络连接,并实现“三网融合”,即将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随之减少堵车等一些交通问题。车联网未来更依托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车联网的终端,如汽车、智能设备会越来越趋向瘦客户端化,所有的复杂运算与信息处理都交给后台强大的云数据的处理可以实现车主的智能路线优化。

  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从制造业角度而言,产业链中上游包括元器件供应商、通信设备提供商、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等,下游主要是整车厂商,包括传统车企与互联网车企。此外车联网产业链中还包括大量服务业角色,如地图等软件与数据提供商、通信服务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目前,以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代表产品信息技术正与传统汽车加速融合,历经车载信息服务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阶段以及智慧出行阶段,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已经从单纯的车载信息服务迈入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阶段。

  通过车联网建立云计算中心,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用户、服务机构等提供车辆和环境的动态基础数据,具备高性能信息共享、高实时性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性能,实现车路协同,构建更智能的交通环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也将智能网联汽车定位为重要战略产业之一,加快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化进程。

查看全文

点赞

不颓废科技青年

作者最近更新

  • 从 L1 到 L5,自动驾驶芯片的进化之路
    不颓废科技青年
    2天前
  • 车规级和消费级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自动驾驶需要车规级?
    不颓废科技青年
    2天前
  • 盘点变送器和传感器的区别
    不颓废科技青年
    2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汉威科技:公司传感器已在国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力争在传感器行业领域产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6

  • 从源头控制污染:甲烷传感器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四方光电 2024-09-12

  • 福州大学:可控超大孔结构和高延展性的明胶水凝胶传感器!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4

  • 国产替代正当其时,四方光电引领柴油发动机氮氧传感器技术突破

    四方光电Cubic 03-14 16:0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不颓废科技青年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