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消费市场,独角兽BrainCo强脑科技拯救“特困户

科技百师通 20221111

  • 智能硬件
  • 睡眠监测
  • 脑机接口

11月7日,“脑机世界新格局——BrainCo强脑科技2022年度发布会”在上海圆满举行。在主讲人——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的带领下,一场关于“大脑宇宙”的漫游之旅拉开序幕,BrainCo强脑科技新品——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也在本次发布会现场正式亮相。 善解睡眠难题,技术改变生活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随着国民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工作时长、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睡眠亚健康、失眠、睡眠障碍人群不断增多。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研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在今年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中可以看到,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仅35%的国人睡够8小时。

在发布会现场,脱口秀大咖徐志胜现身,并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失眠的痛苦和状态。显而易见,睡眠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以科技助眠,用技术改变生活成为全社会迫切渴望解决的难题。

然而当前的失眠疗法普遍存在一定的痛点。物理疗法如TMS经颅磁刺激等普遍设备庞大、操作要求高、价格昂贵等;药物疗法的成瘾性、耐药性、副作用损伤等明显,会给大多数使用者造成排斥心理;声音干预、气味干预以及电磁刺激等在实现干预的基础上,又无法进行睡眠检测,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BrainCo强脑科技敏锐洞察到了这一尖锐问题。作为全球首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独角兽企业,BrainCo强脑科技在本次发布会上重磅推出新品——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这也是BrainCo强脑科技正式发布首款消费级产品。该款智能安睡仪将CES物理助眠、精准脑电(EEG)检测技术、双声拍及多重音波、认知行为疗法CBT-I,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为用户打造声光电多方面的干预以及数字化睡眠管理为一体的睡眠解决方案。

据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介绍,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前额叶脑电采集系统,它能够实时采集脑电并且采用神经网络算法精准掌握大脑状态。在不久的将来,基于产品的迭代,它可根据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做出更精准有效的刺激来帮用户提升整夜睡眠质量。

坚守科技初心,进军消费市场

自2015年成立以来,BrainCo强脑科技一直致力于研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真实世界的落地应用。“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解决当下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痛点和问题”是BrainCo强脑科技的长远目标所在。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深度解读了CES(经颅电流刺激疗法)在助力睡眠问题方面的优势,既没有药物的成瘾和依赖,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就通过了FDA认证,目前也没有对人体有伤害或不安全性的反馈,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保障。

在此基础上,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仅通过前额的传感器便具备了和PSG系统接近的睡眠监测能力;包括入睡点追踪和对清醒、快速眼动、浅睡、深睡阶段的鉴别能力,准确率达到90%。极大的保证了设备的佩戴舒适性和便携性。同时设备在小巧轻便,高续航的情况下,通过在端边缘计算,保证了对用户整夜睡眠状态的实时监测。韩璧丞表示:“睡眠干预就像是攀登珠峰,不在于长期的努力和毅力,而在于找到最适宜的时间一举登顶。这款产品的整个闭环智能干预,就是希望用户在对的时间点进入到对的睡眠状态。”

据了解,在入睡阶段,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能根据使用者的入睡节奏,智能推送个性化入睡方案。在睡眠阶段,则通过推送深睡音波等方式加长深睡时长,让用户睡得更香、更深。在即将醒来的时候,又用轻柔的音乐将用户无感唤醒。BrainCo强脑科技研发团队与三甲医院合作开展了临床研究,90%的受试者入睡效率有明显提升。测试者原先需要花60分钟睡着,使用该设备30分钟左右可以入睡。

作为以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做出可以在真实世界落地应用的产品,影响全球饱受困扰的10亿脑相关疾病群体为初心的企业,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的发布,不仅意味着BrainCo强脑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创新提升,更是开创了脑机接口产品进入C端市场的新局面,体现了BrainCo强脑科技进军消费者市场的雄心和决心。未来它还将如何突破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研发神经接口平台,值得期待。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百师通

作者最近更新

  • 如何选择适合工业应用的压力传感器?
    科技百师通
    2024-12-19
  • 纳芯微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股份
    科技百师通
    2024-07-10
  • 中国科协发布2024十大产业技术问题:高速大容量光传输、自主可控GPU芯片等在列
    科技百师通
    2024-07-0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用加速度传感器预测用户情绪变化被证明是可行的

    2018-12-21

  • 谷歌手部运动传感器获批 可进行虚拟触控

    2019-01-04

  • 世界睡眠日,人工智能该如何改善我们的睡眠?

    2019-03-25

  • 新国标正式实施,电动车安全性能面临新挑战

    2019-04-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百师通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