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将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需两三百年

西贝网 20200723

  • 天问一号
  • 行星探测
近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表示,改造火星并非天方夜谭。

  在以往的很多科幻电影中,都火星看作是人类的“第二栖息地”。当地球资源耗尽,人类有没有可能在火星上建立大本营呢?近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表示,改造火星并非天方夜谭。

  对于公众关心的人类是否会移民火星一事,欧阳自远解释,有很多科学家十分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胁,再加上人类自身的一些行为,未来很可能把地球破坏得不能宜居了。所以科学家期望能不能在太阳系里面找到另外一个天体,让它变成我们第二个地球,人类能够大量迁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个天体就是火星。

  欧阳自远透露,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让冰盖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态水,并制造出温室效应。然后在上面种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变大气,提高温度,让火星温度接近地球。

  按照现在的科学认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百年时间,改造之后人类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在火星上生活了。

  但在改造火星初期,人类必须居住在密闭的地下或地面舱室中,最好是派机器人上去,发挥它们的智能作用,因为人是没办法做这件事情的,火星表面气压低、寒冷,要穿很重的宇航服工作,呼吸、行动、体力都是问题。

  欧阳自远相信,人类一定能够把火星改造成为一个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以后地球和火星都要变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姐妹星。

  今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此外,我国火星车名称的全球征集活动也即将启动。

  据了解,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按照计划,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探测器发射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抵达火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2020-04-26

  • 我国将在7、8月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020-06-04

  • 行星协会通过信息图展示过去和未来的所有17次火星着陆尝试

    2020-06-08

  • 行星探索靠谁?昆虫机器人可能是最好选择

    2020-06-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