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本科生9个月设计出处理器芯片 可运行Linux系统

西贝网 20200727

  • 处理器芯片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了该校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该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五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的设计并实现了流片。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了该校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该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五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的设计并实现了流片。芯片可以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经过9个月的努力,国科大2016级计算机学院本科生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和张紫飞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据了解,国科大于2019年8月启动了“一生一芯”计划,目标是通过让本科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院士宣布,经过9个月的努力,由国科大2016级计算机学院本科生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和张紫飞参与的首期“一生一芯”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五位本科生实现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一目标。

  “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介绍,学生们将这款处理器芯片命名为“果壳(NutShell)”,与“国科”发音相同,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来寄托对国科大深厚的情感。包云岗向媒体透露,RISC-V全球论坛刚刚接收了“果壳”团队的投稿,王华强同学将代表团队于9月3日向全球业界介绍“果壳”的设计。“这是‘果壳’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RISC-V全球论坛的报告均来自世界各地的业界资深专家,包括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

  孙凝晖表示,处理器芯片被公认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严重紧缺,如何加快此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与培养速度,是我国迫在眉睫的难题。针对处理器设计人才危机, “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目标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提高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规模,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力争实现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学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学生,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学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一生一芯”计划:相关专业本科生要设计出芯片才能毕业?

    2020-07-29

  • “一生一芯”计划将同步推行‘一师一芯”

    2020-08-03

  • 苹果准备推出新款Mac电脑 搭载下一代M2芯片

    2022-04-1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