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预计2023年底竣工 重点地区将实现秒级地震预警

科技时光 20221125

  • 地震监测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据中国地震局在11月24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届时将在中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对地震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的监视、测量。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地震科技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发展,提升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国家出台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工作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地震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于2010年1月22日启动,是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的融合、是测震学和工程学的结合,预计项目建成后,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防震减灾能力,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领域,将在经济建设、环境资源、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产生极大效益,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工程学等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2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表示,近年来,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和服务工作取得多项进展及成效,其中,地震科技助力防震减灾工作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有三方面进展。
 

  一是地震监测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可控,中国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缩短到2分钟,地震参数自动速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地震预警核心技术全面应用,中国地震预警网在云南漾濞6.4级、四川芦山6.1级、四川泸定6.8级等地震中取得了减灾实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届时将在中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三是余震快速测定、灾害预测模拟等技术在近几年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时光

作者最近更新

  • 你手机里的“小老师”:揭秘姿态传感器如何感知世界的姿态
    科技时光
    3天前
  • 你可能没注意,但这个“麦克”小东西,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科技时光
    3天前
  • 看不见的“千里眼”: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如何默默守护我们的世界
    科技时光
    3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磁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技术在地震监测设备中的应用

    2019-07-30

  • 海底电缆将变成数十亿个潜在的地震传感器

    2019-12-23

  • 科技的”保护伞“:人工智能为地震监测提速

    2020-03-05

  • 中科大首创人工智能全自动地震监测系统

    2020-03-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时光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