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参与了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制造

西贝网 20200729

  • 核聚变
  • 托卡马克
  • 能源技术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在法国南部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工程,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我国也承担了该项目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在法国南部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工程,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我国也承担了该项目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据英国《卫报》28日报道,项目参与国的代表当日参与了ITER的安装启动仪式。该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日本和韩国联合建设,共耗资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0亿元)。

  该核聚变装置包含数百万个零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聚变工程。ITER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核聚变过程,因此其核心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也被称为“人造太阳”。《卫报》报道称,ITER项目将为大规模的核聚变提供概念实证,而不是为了未来的商业用途。

  ITER总干事贝尔纳·比戈(Bernard Bigot)在启动仪式上说,ITER项目带来的能源将是“地球的奇迹”,核聚变提供的能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改变世界的能源使用。

  然而,这一项目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科技新闻网站“Scitechdaily”2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由于核心装置托卡马克主要部件的尺寸和重量问题还未解决,加之制造商众多、建设时间紧迫等诸多因素,ITER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工程和物流挑战。

  据新华社28日报道,ITER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据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网站和此前报道显示,我国参与了该项目多个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制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譬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担研制了PF6线圈,并在今年由合肥运输至法国;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则承担了杜瓦底座的接收及吊装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人造太阳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0-04-03

  • 半个世纪的人造太阳梦逐步实现 永久解决能源问题还要多久?

    2020-06-05

  • 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2020-07-21

  • 人工智使核聚变反应堆计算速度变快

    2021-04-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