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 建筑机器人派上了大用场

传感梦工厂 20221129

  • 建筑机器人
  • 智能建造
  • 智慧监管

     建筑机器人效率高


 

    定位、组对、调整,固定好夹具后,核电预埋件焊接机器人自动开始焊接作业。11月15日至17日,在2022年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埋件焊接机器人”精彩亮相,吸引不少关注目光。
 

    以往,在核电项目施工中,标准预埋件数量多、焊接工作量大。“埋件焊接机器人”,能够自动定位、智能焊接,相较于人工焊接,该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了3倍。
 

    如何对建筑工地进行智能化管理?在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智能建造,我们打通了项目数字化管理流程,效率明显提升。”相关负责人说。
 

    马智亮认为,建筑领域的智能化系统,是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建筑机器人等技术开发的,用于取代人或减少对人的需求的信息系统。推广智能建造将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砖铺贴等建筑工序不再由建筑工人亲力亲为,建筑机器人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了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培育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称,经城市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和专家评审,决定在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南京、合肥、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区)开展智能建造试点,试点期3年。
 

    这是中国首批智能建造城市试点。试点城市将重点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慧监管六大方面,挖掘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试点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紧缺、资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这批城市不仅建筑业企业基础较好,而且近年来均拥有大量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推行智能建造的条件,预期可以取得良好的智能建造应用效果。另外,这些城市在地域分布上也有代表性,能够为在全国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转型之路还需努力
 

    2021年,“发展智能建造”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专家认为,这为中国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广大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中国的一些企业在智能建造方面走在了前列,例如,建筑业的中央企业大多在智能建造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并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在大型复杂工程中;有的房地产企业也投入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马智亮认为,但总体来看,中国智能建造的智能化系统水平还不够高,智能化系统的种类、集成度以及应用面也比较有限,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地等方面还需努力提升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认为,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需要做好4件事:一是打造以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软件生态;二是强化工程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三是建立健全智能化工程机械标准体系;四是创新数据采集、储存和挖掘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整的工程大数据产业体系,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梦工厂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MCU芯片企业获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战略投资
    传感梦工厂
    5天前
  • 赛微电子,投了一家传感器公司
    传感梦工厂
    6天前
  • 2.95亿!又一家传感器企业被(688045)收购
    传感梦工厂
    08-28 10:4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2025年全球建筑机器人市场有望突破3.8亿美元

    2020-06-10

  • 砌砖机器人Hadrian X获新里程碑:一小时砌砖200块

    2020-06-28

  • 机器人或可解决建筑业用人之殇

    2020-07-01

  • 卡特彼勒收购Marble机器人公司

    2020-07-0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梦工厂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