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软件与英飞凌合作,软硬结合提升物联网数据信息安全

芯灼见 20221211

  • 物联网安全
  • 零信任架构
  • 安全芯片

5G建设与各种自动化与智能化的需求,推动着物联网应用在各领域的部署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网络节点的增多,意味着会有更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SE:IFX / OTCQX:IFNNY)作为全球电源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与专业数据信息安全服务厂商全景软件合作,共同开发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此次合作结合将双方在软硬件领域的优势,强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信息安全防护,协助提升企业连网设备的安全性,使产品符合国际数据信息安全标准及规范,同时能更契合市场需求,拥有拓展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12/441541.htm

 

全景软件与英飞凌合作,强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信息安全防护

 

据Global Platform预估,2025年物联网设备出货量将达到约750亿台。其中却仅有4%的设备会考虑到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物联网设备的生产大幅增加,但应对安全风险的考量及措施却未能跟上脚步,这将是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隐患。综观AWS IoT / Azure IoT等公有云数据信息安全规范以及国际物联网数据信息安全标准,包括智慧电网IEC 61850、电动车及充电桩相关ISO 21434 / ISO15118-20 / OCPP、工控连网设备及系统IEC 62443、半导体数据信息安全SEMI E187等标准,均已采用零信任网络架构。设备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产品的同时,也需要考量数据信息安全的合规性。

 

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基于设备的安全芯片信任根(RoT)及设备凭证PKI管理(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机制,为物联网环境建立“零信任网络架构”,以应对内外网边界逐渐模糊的现况,助力确认设备的合法性,预防设备软件平台被篡改、或软固件的不合法更新,保障TLS传输安全通道,保护加密敏感资料,确保设备间资料传输的安全,使用户在享有物联网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能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

 

零信任架构强调,每次连接和存储网络资源时,都必须通过认证且授予权限,对于设备的身份认证,则需要其通过内含密钥或凭证进行认证。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采用通过 Common Criteria认证的英飞凌 OPTIGA™ TPM 以及 OPTIGA™ Trust M安全芯片,拥有独立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区域,可与设备终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进行物理隔离,具有高度安全性,其安全启动、访问、存储等核心功能,将能有效抵御黑客攻击。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监田沛灏表示:“物联网应用正在许多领域快速发展,数据信息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对设备制造商、企业乃至于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潜在风险。作为推广独立硬件安全芯片的领导厂商,我们很高兴能发挥英飞凌在数据信息安全领域逾30年技术积累的优势,结合合作伙伴全景在软件及集成方面的专长,为各类物联网应用打造高端的安全防护。”

 

全景总经理杨文和表示:“全景专注于人、事、物的身份认证,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是基于验证设备身份的概念发展而成。通过结合英飞凌硬件安全芯片技术,软硬件技术结合,双管齐下,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将为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安全构建符合国际数据信息安全标准的防护。英飞凌与全景携手,将设备数据信息安全推广至城市、企业、工业、医疗、零售、家庭等应用领域。”

 

全景IoT安全解决方案已于2022年11月上市。


查看全文

点赞

芯灼见

作者最近更新

  • 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芯灼见
    05-01 17:16
  • 压力传感器和控制仪表安装的注意事项
    芯灼见
    2024-11-28
  • 芯联集成预计Q2营收、净利达历史最优 消费电子应用收入翻番 碳化硅产能供不应求
    芯灼见
    2024-07-1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解读物联网攻击:僵尸网络与DDoS攻击

    2019-09-19

  • 微芯科技和艾睿电子将合作推出独家边缘设备和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平台

    2020-02-21

  • 据报告显示,90%的企业IT人员对抵御黑客大规模攻击并无信心

    2020-02-24

  • 国外研究如何用光传感器窃取智能灯泡及个人的隐私数据

    2020-03-0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芯灼见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