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蛋白催化室温下生成稳定量子点或带来更可持续方式制造纳米材料

点点灵光 20221222

  • 量子点
  • 纳米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利用实验室合成的蛋白质,在室温下制造出了硫化镉(CdS)量子点,这些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从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到太阳能电池板等诸多领域,这一成果有助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制造纳米材料。

研究负责人之一、化学教授迈克尔·赫克特解释称,量子点通常在高温、有毒环境中制造而成,且需昂贵溶剂。在最新研究中,他们首次借助人造蛋白作为催化剂,以水作为溶剂,在室温下得到了稳定的量子点。

赫克特团队使用蛋白ConK来催化反应。2016年,研究人员首次从一个大型蛋白质组合库中分离出ConK,尽管它仍由天然氨基酸组成,但其序列与天然蛋白大相径庭。在最新研究中,ConK将半胱氨酸分解成几种产物,包括硫化氢。硫化氢充当活性硫源,并与金属镉发生反应,使他们最终得到了CdS量子点。

研究人员表示,量子点“体型娇小”,拥有非常有趣的光学特性。它们易于吸收光,并将光转化为化学能,因此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或光电传感器;它们还能发射特定波长的光,适合制作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而且它们由约100个原子组成,直径仅为2纳米,所以能穿透一些生物屏障,有望在医学和生物成像领域大显身手。

研究人员称,最新制造过程还可调整纳米粒子的大小,这决定量子点发出光线的颜色,为标记生物系统中的分子提供了可能,比如在体内对癌细胞进行标记。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最新方法研制出的量子点质量还不高,但可通过调整合成方式提高质量。例如对蛋白质进行工程设计,让其能以不同方式影响量子点的形成,从而提高量子点的质量。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447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

查看全文

点赞

点点灵光

作者最近更新

  • 称重传感器的转换元件通常是什么?
    点点灵光
    2024-12-18
  • 华润微重庆、深圳12英寸产线项目新进展
    点点灵光
    2024-08-01
  • 美国推动在拉美建立芯片封装供应链
    点点灵光
    2024-07-1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瑞士开发柔性微型机器人 可在体内运送药物

    2019-05-05

  • 俄罗斯研究人员将蛋白和量子点结合造出太阳能电池

    2019-12-03

  • 水热法神秘“黑匣子”被打开 纳米材料迎市场新机遇

    2020-03-24

  • 这位美国科学家用病毒造次世代电池

    2020-03-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点点灵光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