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发展核电是带动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仪表网 20200818

  • 核电
  • 能源结构优化
  • 华龙一号
日前,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田湾核电5号机组已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为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了基础。

  日前,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田湾核电5号机组已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为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了基础。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介绍说,中核集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绩效,21台在运核电机组均保持安全稳定运行,7台在建核电机组进展顺利。今年以来10台在运机组获得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满分,所有机组平均97.29分,达到历史水平,田湾核电站也被WANO年度评价为A类核电站。中核集团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已完成热试,近期即将装料,今年年底前也将并网发电。

  据介绍,8月8日19时52分,随着运行值长发出并网指令,田湾核电5号机组主控室控制屏幕上“000”的负荷显示开始跳动,田湾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进入带负荷试运行状态,并开始向电网输送电力。并网后,机组还将进行30%FP、50%FP以及100%FP功率平台的瞬态试验和带负荷试验等各项测试,符合要求后,机组将进入满功率示范运行考核。考核期间,机组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标准,机组状态稳定,满足电网相关要求,即标志着机组具备正式商业运行条件。

  田湾核电5号机组采用M310+改进型技术,原定2011年4月开工建设,经过日本福岛事故后长达4年多的等待,于2015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4年多的建设,完成了土建、安装、调试、装料、临界等重大工程节点,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安全高效有序完成了各项工作,最终成功实现了机组首次并网发电。田湾核电5号机组也是今年国内首台实现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

  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项目”。中核集团自1999年开始建设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以来,已经在田湾核电站建成4台中俄合作VVER核电机组。随着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田湾核电基地具备发电能力的机组已达5台。另外,田湾6号机组目前已进入调试的关键阶段,中俄合作的田湾7、8号核电机组也即将开工建设。截至目前,田湾核电站已累计发电2400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重要的核能基地。

  据了解,20多年来,田湾核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探索,持续改进,逐步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300余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了田湾VVER-1000型号机组的常规岛国产化率从1%到98%的突破。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核电工程建设、电站调试、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经验,为国家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

  余剑锋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大力发展核电是扩大内需、带动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核电具有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生态效益好、对装备制造和核燃料循环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保持核电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华龙一号”等核电机组,能够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能源结构,带动核工业完整产业链和相关产业优化升级。

  余剑锋介绍说,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内外四台机组——福清5/6号和巴基斯坦K2/K3项目,自主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均建成在即。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能发展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将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积极拓展国际核能市场,推动自主核电品牌加快“走出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效联动、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仪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压力仪表原理、选型、安装注意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仪表网
    06-24 08:20
  • 转子流量计安装选型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仪表网
    06-21 09:20
  • 超声波流量计选用、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注意事项~
    仪表网
    05-26 14:4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中核集团第5台华龙一号机组钢衬里模块首吊成功

    2020-03-27

  • 我国三代核电技术正式研发完成

    2020-09-28

  • 西门子能源为广东能源集团提供清洁高效H级燃机

    2022-03-16

  • 如何让14亿人碳中“核”?

    2022-04-1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仪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