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轨道高度500公里以上是重灾区

意匠 20230115

  • 太空垃圾
  • 航天器

随着进入太空的卫星和火箭残骸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

据报道,在这些太空垃圾中,既有小到需要以毫米计算的碎片,如航天器外部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脱落的油漆碎片等;也有长数米、重数吨的大型物体,如失效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等。

如果能够给地球拍个全景图片,并将太空垃圾全部标记出来,我们将会看到地球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包裹。

目前,大致可以确定的是,空间轨道中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不少于2万个,直径在1厘米以上、10厘米以下的太空垃圾则有数十万个,直径小于1厘米的则可能达到上亿个。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除了少数因达到使用寿命或因为故障而失效的卫星等航天器外,大多数太空垃圾,尤其是数量巨大但体积微小的碎片垃圾,主要是由失效航天器解体或太空垃圾之间碰撞造成的。

并且,轨道高度在500—1000公里的区域是太空垃圾的“重灾区”,“首先这个范围内过去存在着大量卫星,互相之间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是这一范围内大气十分稀薄,物体绕地球旋转的速度下降缓慢,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脱离原轨道,坠入大气。”

而在轨道高度300—400公里区域,虽然也曾发射有大量卫星,但该区域内大气密度较高,太空垃圾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受大气阻力影响降低高度,最后落入大气中烧毁。

此外,人类已经可以对部分太空垃圾进行有效的编目管理,但对于如何批量处理这些太空垃圾,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办法。

杨宇光表示,直接捕获太空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当然是人们能够想到的最简单且直接的办法,但却也是成本最高的办法之一。

“太空垃圾都处在不同轨道上,如果要靠近它们就需要不断变轨,变轨就需要消耗推进剂,成本太高。因此这种办法无法用于批量处理太空垃圾。”

目前有多种清理太空垃圾的手段方法被提出,但都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在技术上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各国也应携手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外层空间管理机制,合力应对太空垃圾问题。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若风

查看全文

点赞

意匠

作者最近更新

  • 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即将登陆港交所!
    意匠
    1天前
  • 15亿元!这家算力新锐完成新一轮超大规模融资,百度、腾讯等巨头在列
    意匠
    4天前
  • 1.215亿收购!柯力传感再出手
    意匠
    09-03 12:2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日本宣布成立“宇宙作战队” 是奥特曼要出动了吗?

    2020-05-11

  • 交“买路钱”解决太空“堵车”

    2020-06-09

  • 阿联酋将启动该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

    2020-07-15

  •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传回首张火星照片

    2020-07-2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意匠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