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究竟加了什么?解码IPv6技术创新未来

中电网 20200901

  • 云网融合
IPv6能够提供海量的IP地址,是万物互联必须的基础技术,也是我国新基建所需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我国政府于2017年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用网络。

  IPv6能够提供海量的IP地址,是万物互联必须的基础技术,也是我国新基建所需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我国政府于2017年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用网络,满足我国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网络安全能力强化的迫切需要,基于IPv6打造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5G、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网络时代已然来临。海量的智能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无所不能的算力,将会是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基础,这也导致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剧增,对网络智能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未来泛在智能互联的需求,业界在IPv6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IPv6+”。

  “IPv6+”以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和应用感知网络等技术为代表,结合智能化的“网络自动驾驶”创新技术,可以满足万物互联、千行百业上云带来的多云一网、智能联接、智能运营、智能运维等需求,实现真正的网随云动、万物智联。

  对于IPv6+,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IPv6发展论坛&第三期“IPv6+”产业沙龙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深入研讨了基于“IPv6+”的技术创新。

  IETF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委员/华为首席协议专家李振斌:IPv6+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稳步有序展开,满足5G和云业务的新需求,同时提升了IPv6价值,促进了IPv6的规模部署。

  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IPv6+时代SRv6为网络编程和算力网络的实现提供了创新平台,通过三层可编程空间,使能运营商网络“Network as Computer”和“Network as Service”。未来IPv6+的愿景是通过增强网络智能来感知算力,调度服务,使能云网融合从1.0走向2.0,最终实现算网一体。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项目经理张庚:IPv6规模部署后,一系列IPv6新技术应运而生、快速发展,IPv6+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起点。中国移动面向5G和云网等业务场景,积极布局和实践IPv6+创新,SRv6实现先行先试,在协议创新上牵头推动SRv6头压缩优化技术和IPv6 BIER组播技术,并进一步探索IPv6+在云边网协同和网络切片等场景的应用。

  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专家伍佑明:IPv6+技术创新+AI,引领5G和云时代行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肖亚群:IPv6+技术体系,激发IPv6潜能,使能联接可任意、体验可保障、应用可感知的智能IP时代。

  中国建设银行网络处高级经理鱼亚峰:除了运营商网络,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中国建设银行基于趋势、政策、业务的综合考虑,选择将骨干网从MPLS一步到位升级到SRv6,打造更加智能、灵活的智能骨干网,打破数据孤岛,使数据更加智能、自由的在企业内流动,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和业务体验,使能智慧金融科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纪德伟:IPv6构建工业万物互联基础,IPv6+实现智能网络最佳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中电网

作者最近更新

  • 霍尼韦尔新一代JetWave卫星通信系统将显著提升公务机高速互联体验
    中电网
    2022-10-18
  • 安森美将主办一系列电源在线直播以提高工程师的电源设计敏锐性
    中电网
    2022-10-18
  • Gartner: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降19.5%
    中电网
    2022-10-1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浪潮首批加入中国移动5G专网启航计划

    2020-07-28

  • 顺应5G时代!联通网研院与研究院合并

    2020-08-06

  • 多家厂商发布《中国移动G-SRv6技术白皮书》

    2020-09-25

  • 从通信展看国内当下5G的重点与痛点

    2020-10-1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电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