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究人员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

西贝网 20200907

  • 量子纠缠
  • 高维量子通信
  • 光子路径编码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中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奧地利科学院马库斯·胡贝尔教授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的32维量子纠缠态。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中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奧地利科学院马库斯·胡贝尔教授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的32维量子纠缠态。

       相比0和1的2维系统,高维量子纠缠态在信道容量上有着巨大优势。然而要实现这一优势,必须要实现高保真度高维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传输与测量。此前人们广泛采用轨道角动量、时间或频率自由度进行编码,但还没能很好地解决高维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传输与测量问题。

       李传锋、柳必恒等人另辟蹊径,2016年以来采用光子的路径自由度编码并取得一系列前沿突破。比如近期采用商用多芯光纤解决高维纠缠的传输问题,实现了4维量子纠缠态在11公里光纤中的有效传输。

       但随着维度数的增加,量子系统的复杂度及操控与测量难度都急剧提高。“1个比特可以携带2维信息,5个比特就可以携带2的5次方——也就是32维的信息。信道的容量暴增,但信息准确率却更难保证了,失真率大大增加。”李传锋说。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在实验上设计出紧凑的光学分束器来实现分束与合束,并采用空间光调制器精确地对每一束光进行强度和相位调制。他们与奧地利科学院马库斯·胡贝尔教授研究组合作,理论上给出了一种高效的高维纠缠态认证方法。对于一个32维的纠缠态,完整的量子态层析技术需要进行100万次测量才能确定量子态的信息,这种新方法只需要1000次测量即可完成。

       通过实验,研究组实现了32维的量子纠缠态,并测定其保真度为0.933。在保持高保真度的情况下,创造了量子纠缠态的维度数新世界纪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李传锋介绍,这个研究进展显著提高了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同时为研究高维系统下的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打下重要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量子雷达”优于经典雷达,可用纠缠的光子检测物体

    2020-05-12

  • 中科大年轻教授再发论文:实现原子与分子间的量子纠缠

    2020-05-25

  •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新突破 量子计算和模拟向前一步

    2020-06-23

  • 1120公里!“墨子号”再创佳绩

    2020-06-2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