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优良天数比率为90.2%,将继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

雷穿戴 20230207

  • 空气质量监测
  • 环境监测网络
  • 碳监测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甘肃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为90.2%,和2021年同比持平。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5.9%。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全部达标,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可控。

 

  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徐全喜介绍,过去一年,甘肃持续巩固监测领域改革成果,优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推动监测能力水平提升,致力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推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下一步,甘肃省将持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环境空气方面,继续优化完善城市空气监测网络,强化国控、省控空气自动站基础保障,推动覆盖重点乡镇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网络。加强已建“大气颗粒物组分网自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数据应用,力争“甘肃省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线监测能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支撑PM2.5和O3协同控制监测能力提升。
 

  此外,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表示,2023年,甘肃省将加大环境碳监测力度,在重点区域开展温室气体自动监测,探索开展碳监测自动预警试点能力建设。
 

  2023年,全省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短板。碳监测方面,推进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碳监测能力提升,推动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站等重点区域开展温室气体自动监测,探索开展碳监测自动预警试点能力建设。在兰州、庆阳等重点区域补充VOCs、二氧化碳、氧化亚氮自动监测设备。水生态监测方面,逐步拓展三大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推动在黄河干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水生生物、水质理化、物理生境试点监测及生物完整性等水生态质量评价。衔接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能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生态质量监测方面,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祁连山保护与修复、“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重点任务,逐步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持续组织开展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地面监测和祁连山生态质量遥感监测和评价。分阶段推动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地面观测站建设。同时,还将加强新污染物监测。
 

  参考资料: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查看全文

点赞

雷穿戴

作者最近更新

  • 鼠标传感器:你电脑里最不起眼却最聪明的小部件
    雷穿戴
    4天前
  • 你家扫地机器人眼里的世界,靠的竟然是这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雷穿戴
    4天前
  • 你每天都在用的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怎么工作的?
    雷穿戴
    4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国内城市在出租车上安装空气检测系统监控大气污染

    2019-03-22

  • 浅谈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传感器监测问题

    2018-12-18

  • PM2.5传感器技术在北京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2019-06-19

  • 激光雷达监测设备实现环保监测精准溯源

    2019-11-2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雷穿戴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