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需大力支持我国芯片和工业软件

大比特商务网 20200929

  • 工业软件
  • 芯片架构
倪光南表示,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有短板和长板。其中两大短板分别是“一硬一软”。“硬”的就是芯片,“软”的是基础软件。

  9月28日消息,在近日举办的国科嘉和基金2019年度合伙人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的演讲。

  倪光南表示,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有短板和长板。其中两大短板分别是“一硬一软”。“硬”的就是芯片,“软”的是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并提到,希望投资基金予以关注,尽快把短板补足,“因为一天没有弥补,就有一天有遭到卡脖子的风险。”

  芯片方面的短板,除了芯片制造目前已经被卡的很厉害外,未来芯片发展,在芯片架构方面也应当不受制于人。CPU芯片架构方面,目前世界上两大体系占垄断地位,一个是由英特尔、AMD两家美国公司掌控的X86架构,另一个是ARM公司的ARM架构。

  倪光南表示,发展RISC-V开源芯片架构是一个机会,“我们希望把RISC-V支持成为未来世界三大体系之一,尤其希望RISC-V能成为中国有足够话语权的体系架构。”

  “RISC-V完全开源免费,也非常适合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芯片设计企业,中国的CPU应用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同时,倪光南也强调,因为RISC-V采用开源BSD许可证,在这个许可证下,所作的改进容许不开放,这样虽然有利于产业化,但也有可能出现“碎片化”问题。

  “如果发展出许多芯片以后,每家都把自己的改进保密起来,不予开放,那么若干时间以后,有可能市场上的RISC-V芯片互相都不兼容,这个架构事实上就没有意义了,不可能持续发展了。”

  倪光南表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希望成立中国的RISC-V基金会,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认证、授权,做好协调工作,防止未来出现碎片化,使这个新的CPU架构能够良性健康地向前发展。”

  此外,针对另一个短板“工业软件”, 倪光南则表示,“工业软件”的覆盖范围很大,比如设计芯片的EDA软件也可以认为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工业软件,世界就是三大家,基本上都是美国的,现在国内基本上接近空白。在一般制造领域,工业软件包括CAD、CAE、CAM三大部分,目前国产CAD还有几家;CAE基本上空白,CAM还有一些。

  倪光南称,一般制造领域的工业软件CAD/CAE/CAM这三块,在发达国家,主要有三大系统,即美国ANSYS、法国DaSSault、德国西门子。在美国贸易制裁中,我国华为等企业被禁用ANSIS等工业软件,连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也被禁用MATLAB工业软件,这说明工业软件的短板被卡脖子是非常严重的。应当指出,工业软件很不容易短期做出来,这些软件往往都是几十年研发的产物,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做出来的,必须尽早着手弥补。

  倪光南强调,我们互联网应用软件世界第一,APP数量绝对世界第一,我们互联网公司在世界上那么厉害,但是工业软件基本上很多是空白,说明我们目前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还不太有利于大型软件的发展,例如这类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发展,这方面需要我们努力改进。

  同时,针对补“工业软件”短板,倪光南也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工业互联网着重解决产业链现代化的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解决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问题,我们国家工业软件基础薄弱,需要特别在这个方面加强重视。第二,不要认为中国互联网应用搞的好,就把这个任务看轻了。如果弄不好很多年都不一定能搞出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实现从智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大比特商务网

作者最近更新

  • 村田将额定电流为20A的片状铁氧体磁珠商品化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5
  • 京泉华拟投资10亿元河源市京泉华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5
  • 太阳诱电:支持150℃汽车用多层型金属功率电感器实现商品化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工业软件被欧美垄断 我国究竟该如何破局?

    2020-05-06

  • 工业互联网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 但工业软件仍是瓶颈

    2020-05-21

  • MATLAB遭禁,CAD也危险,国产工业软件如何突围?

    2020-06-23

  • 从MATLAB到AI软件,战争愈演愈烈

    2020-07-0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