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大灭绝”后生态崩溃

崔哥聊科技 20230228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命史被几次大灭绝所打断,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也称为大灭绝,发生在 2.52 亿年前。虽然科学家们普遍认同其原因,但这种大规模灭绝究竟是如何展开的——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态崩溃——仍然是个谜。

近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灭绝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海洋生态系统,以更好地了解导致生态不稳定的一系列事件。在此过程中,由来自加州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是更具破坏性的生态崩溃的预兆,今天的物种损失率超过了大灭绝期间的物种损失率。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检查了来自华南——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的浅海——的化石,以重建古代海洋环境。

研究发现,在灭绝的第一阶段,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是这种功能冗余的丧失,留下足够数量的物种来执行基本功能,但是当后来发生全球变暖或海洋酸化等环境干扰时,生态系统失去了增强的抵抗力,导致生态系统突然崩溃。

对于研究团队而言,研究结果强调了在评估现代保护策略时考虑功能冗余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解决当今人类驱动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研究人员说,我们目前正在以比地球过去任何一次灭绝事件更快的速度失去物种。我们很可能正处于另一场更严重的大规模灭绝的第一阶段,我们无法预测生态系统全面崩溃的临界点,但如果我们不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687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

查看全文

点赞

崔哥聊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基于泓川科技LTP080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音响喇叭振动特性低成本测量方案
    崔哥聊科技
    03-21 18:18
  • 下注机器人,这家触觉传感器企业拿下近亿元融资!
    崔哥聊科技
    03-14 16:22
  • 电应普传感器|液化气罐液位监测应用方案
    崔哥聊科技
    2024-11-0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巨大的Joro蜘蛛正在美国东南部蔓延

    2022-03-05

  • 科学家确认了一种全新的仙女濑鱼:称其是一个“多彩奇迹”

    2022-03-09

  • 研究揭示人工林与天然林效益差别

    2022-03-19

  • 免费领 |【报告】半导体行业转型调研——半导体生态系统转型驱动因素之高管层洞察

    2022-03-3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崔哥聊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