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23 |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推出三大融合创新方案

最新黑科技 20230305

  • 5g通信
  • 物联网
  • 工业网络

进入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时代,产数业务已成为运营商业务增长的新动能,政企市场也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面对新赛道,运营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从客户需求和痛点出发打造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2023年世界移动大会(MWC2023)期间,中国电信和华为亮出的三大多要素融合创新方案,令人眼前一亮、期待有加。

三大多要素融合方案亮相巴展:

5G+Wi-Fi+IoT构筑安全高效的半开放园区网络:

高密的半开放园区普遍存在两个痛点:一是办公园区的Wi-Fi接入存在安全隐患,如仿冒、中间人等攻击,无法做到零信任接入。二是人联物联往往是多张单独的网络覆盖,投资重复。

陕西电信、华为创新性打造了5G+Wi-Fi+IoT融合园区网解决方案,在陕西某高校成功商用。双方联创“5G+Wi-Fi的融合认证平台”,5G SIM卡的imsi信息作为Wi-Fi二次认证的凭据,方便实现 Wi-Fi 的零信任接入和安全溯源,同时进一步实现5G和Wi-Fi的无感切换和一致SLA体验。另一方面华为提供Wi-Fi的AP设备扩展支持蓝牙、Zigbee、RFID等IoT能力,物联和人联都复用Wi-Fi 站址和回传网络, 建设成本下降50%。

5G+F5G打造中小企业高可靠的生产网络:

中小企业的网络数字化改造对成本敏感,仅5G全连接改造对它们来说成本相对较高,长期采用普通交换机部署生产网络,网络结构复杂,扩展性差。小集成商提供的产品和维护存在网络结构复杂,运维难等问题,尤其是网络问题导致的业务中断,影响生产。

广东电信、佛山创兴精密和华为联合打造了5G+F5G的双5G互补全连接网络,实现光纤到厂区延展到光纤到机器。全光工业网的架构简单、成本低、平滑演进等优势与5G的覆盖广、移动性强等优势相互融合,不仅帮助企业节省了21%建设成本,还满足了移动和固定点位的多样化业务场景,利于企业打造更加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同时通过构建5G+光的“双发选收” 能力,及电信提供的“运营商级”代维服务,提升网络可用性,从保障基础业务不中断到关键业务不丢包,让企业生产更放心。

天翼安全大脑的云边协同新架构,构筑主动防御新态势:

随着硬件虚拟化、IT云化,安全防御难度增加,以前企业有防御边界,现在无明显的安全边界区分,需要云网边端的主动协同防御能力。

中国电信与华为联手打造了“天翼安全大脑”,其基于大数据+AI算法,具有分析准、检测快的优势,通过用户侧安全网关与云端联动,可实现云端协同防御,威胁秒级闭环。同时,该方案提供智能运维管理和专家托管服务,可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维护难、安全专业人员缺的问题。

天翼安全大脑强大的智能防御能力已在实际部署中得到验证,其大脑云端告警自动化处置率超过97%,可实现秒级处置,IPS检出率达90%,阻断率85%以上,远高于业界水平。以某轮毂制造企业为例,上线2小时就发现37台挖矿主机,上线1周就阻断21.8万次恶意攻击,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安全运维工作量降低了50%。

持续融合创新,未来可期

不难看出,以上方案的亮点之处在于真正抓住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网络问题,解决了企业最关心的安全、成本、可靠性、效率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方案充分融合,发挥了中国电信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能力,打造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面对未来广阔的数字化机遇,这些融合创新方案将更好地帮助中国电信服务于政企市场。我们也相信,在这个大融合时代,今后还将催生出更多融合创新、为全社会带来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应用。

查看全文

点赞

最新黑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1583万债务压顶!又一家传感器企业宣告破产
    最新黑科技
    05-03 15:23
  • 实务 | 汽车常用传感器的归类
    最新黑科技
    03-20 13:33
  • 传感器在六氟化硫SF6气体泄漏报警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最新黑科技
    2024-11-1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最新黑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