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学教育仍是发展重心

雷穿戴 20230308

  • 人才培养
  • 科学教育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科技支撑强国梦,创新引领发展路”,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的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
 

  近年来,我国坚持在不同领域加速创新,收获多项重要成果的同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也不断加强,科技发展让国家更强的同时也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正因如此,时至今日,科技创新依旧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方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依旧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呢?人才和投入是两个关键点,具体到细节其实还是回到了科学与教育两个发展重心。“科教兴国”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发展方针,我国始终坚持将科技与教育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且收获了可观的“回报”。而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教投入”,利用好这些“资源”,也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其中更是直接强调了“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如何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落实到实施中,完成政府报告中强调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进一步来说,就是用教育培养科研人才,将科研人才诸入到科研工作中,从而实现科研工作的进步,创新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接受科学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人才”。成为科研学者需要努力,但同样离不开天赋。而科学教育的目的更多时候是为了提升整体的科学素养。
 

  简单的说,一方面,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相信科学,自发的去支持科研创新;另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人投入科研创新,贡献自身的智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的看待人才这个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学本就是一个笼统、复杂的学科,科研创新也涵盖了非常多的领域,不以高低贵贱看待不同行业,不以孰优孰劣区分人才,才能为国引才、为国聚才、才有所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完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科创动力。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建设。

查看全文

点赞

雷穿戴

作者最近更新

  • 一文看懂接近传感器:从选型到落地,你该知道的事
    雷穿戴
    09-24 01:18
  • 无线传感器:看不见的“眼睛”,如何帮我们看懂世界
    雷穿戴
    09-25 13:41
  • 选对了气体压力传感器,设备效率翻倍的秘密
    雷穿戴
    09-25 11:0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蛋22年启动 品质中国 世界共享 从“新”出发——人才篇

    2022-02-28

  •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只是“蹭热点”

    2022-03-01

  • 两会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我国虚拟现实技术职业评定工作走在世界前列

    2022-03-10

  • 两会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亟待解决产融难点

    2022-03-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雷穿戴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