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趋势展望

智能制造网 20201021

  • 生物识别技术
  • 指纹识别
到2027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超过24%。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识别技术。近几年,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其未发展前景也广受投资者看好。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超过24%。

  目前,生物识别主要技术有三大类,即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市场上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为人脸识别以及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以及基因识别由于技术实现较为复杂,则较少在市场中进行使用。

  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目前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指纹识别设备在更新迭代之后也有了较高识别率,并且性价比很高,因此其应用价值已受到多方认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就是将指纹识别技术集成在手机、计算机等设备中,用于用户认证。

  目前主流的指纹识别算法则基于指纹纹线的端点、分叉点等细节特征。随着指纹识别技术在移动设备的应用,指纹采集芯片的尺寸日益小型化,基于汗孔、纹线形状等3级特征的识别算法受到日益重视。

  手指按压屏幕时,OLED屏幕发出光线将手指区域照亮,照亮指纹的反射光线透过屏幕像素的间隙返回到紧贴于屏下的传感器上。获取的指纹图像与手机初次录入的图像进行对比,最后进行识别判断。

  由于LCD屏幕无法自发光,所以目前支持光学屏下指纹识别的产品一般采用的是OLED屏幕。而且OLED屏幕拥有的自发光、可弯曲,厚度薄等特性,是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有力支撑。光学屏下指纹识别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光的干扰,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更好。

  从入局厂商来看,目前,我国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企业数量超过了4000家。2013年至2018年,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新增企业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据统计,2018年新增企业数量达558家,同比增长3.14%。截至2019年8月30日,新增企业数量达428家。从当前产业领域布局来看,生物特征识别上市企业多分布在北京、浙江、广东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指纹识别芯片设计厂商包括AuthenTec,目前已被苹果收购,主要应用在苹果手机之中;瑞典FPC,主要应用在华为、HTC等品牌手机之中;美国Synaptics,主要应用在三星手机之中。

  今年上半年,3M公司已经公布了其LCD屏幕指纹识别相关技术。根据3M公司的公告内容,他们将自己的LCD屏幕指纹识别方案命名为“3M近红外传输系统(NITS)”,使用了3M自家的光学显示薄膜,可以把读取指纹的光学传感器放在LCD屏幕下方,从而在LCD显示面板上实现屏下指纹识别。3M公司表示,使用他们开发的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和OLED屏下指纹一样的安全性、显示效果,但是价格能比OLED显示面板解决方案便宜很多。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对实名制越来越高的要求和管理,“能够证明是用户身份独特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必将赢得相关政府部门的青睐。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将不再局限于上述领域,而是在开拓出更多新场景。

  在未来,基于FIDO等协议,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全面取代现有的密码体系。各种密码应用的设置及解锁,将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专家网谈静脉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2019-07-21

  • 美军开发新技术:利用红外激光技术探测心跳

    2019-07-18

  • 高通推出新一代超声波指纹传感器3D Sonic Max

    2019-12-04

  • 智能家居安防第一道防线:指静脉智能锁

    2020-02-28

评论2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