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是未来,学校需要迎头赶上
量子世界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能会很快颠覆现代计算机产业。量子计算机频频出现在新闻中,有关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甚至赢得了去年的诺贝尔奖。但你可能在物理课堂中很少听到它们。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一个技术素养高的人群,以及为这一新兴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什么是量子计算机?与你桌上的普通计算机不同,普通计算机将文字和数字编码为称为“比特”的1和0集合,而量子计算机则依赖于“量子比特”或称“量子位”,它们更具不确定性(这让爱因斯坦非常不悦)。与比特不同,量子比特为其1和0赋予权重,就像你定制加权骰子一样,这意味着你测量它们时会有一个概率分布。它们没有确定的数值,而是同时具有1和0的某些特性,直到你进行测量。量子算法在这些量子位上运行,理论上通过“掷这些加权骰子”进行计算,让概率相互干涉,从而提高找到理想解的可能性。最终的希望是,像分解巨大数字这样的数学运算,目前需要普通计算机上亿年才能完成,但量子计算机只需几天。这种新的计算方式能够解决经典处理器难以处理的难题,为从药物发现到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开辟新的疆域。然而,大多数物理课程并未向学生介绍量子现象,而是从基础的经典物理开始,例如滑轮上的绳子或斜面——尽管学生当然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与薛定谔的猫同样重要),但我们也应该花时间将所学内容与最前沿的技术联系起来。这很重要,因为量子计算已不再是科学实验。IBM(我的雇主)、谷歌等工业界企业的技术演示已证明,有用的量子计算即将实现。然而,目前量子领域的人才仍然非常稀缺。一份2021年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至少到本十年结束,人才短缺仍将严重,空缺职位与合格申请者的比率达3比1。该报告还估计,美国的量子人才库将远远落后于中国和欧洲。中国已宣布为量子研究投入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公共资金,超过欧盟国家投资的两倍,达到153亿美元,而欧盟仅为72亿美元,并且是中国政府投资的八倍。幸运的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大学正开始更早地向学生介绍曾经令人畏惧的量子力学课程。学生也通过非传统方式学习,比如YouTube频道或在线课程,并加入开源社区,开启他们的量子之旅。现在正是时候了,因为对具备量子技术的科学家、软件开发者甚至商科学生的市场需求正在激增。我们不能继续等待6年甚至更长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博士学位——这目前是该领域的常态。学校终于开始回应这一需求。例如,一些大学已开始提供非博士学位的量子计算项目。近年来,威斯康星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已分别欢迎首批量子信息硕士生进入为期一年的密集课程。UCLA最终招收的学生数量远超预期,说明了学生的需求。匹兹堡大学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推出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将物理学与传统计算机科学结合,以满足对四年项目的需求,为学生准备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此外,俄亥俄州最近成为第一个在其K-12科学课程中加入量子培训的州。最后,教授们也开始在量子课程中引入实践性、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全球的大学开始使用Qiskit、Cirq等开源量子编程框架来开设课程,让学生通过云端在真正的量子计算机上实验。有些人对这一举措表示质疑。我曾听过一些怀疑者提问:训练学生掌握一项尚未完全实现的技术是否合适?或者,过早地教学生量子物理,他们真的能从中获得什么?这些问题是合理的,但请考虑:量子不仅仅是技术,它更是一门研究领域,支撑着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量子教育的价值远超计算领域。如果量子计算真的能取得突破——我相信会的——那么我们能有更多人理解它就更好了。正如美国国家量子协调办公室主任查尔斯·塔汉(Charles Tahan)曾对我说的那样,量子技术是未来,而量子计算教育就是STEM教育。并非所有学生最终都会直接进入量子行业,而这恰恰是好事。他们可能进入相关科学或工程领域,如光纤通信或网络安全,这些领域都可以从他们对量子的理解中受益,或者进入商业领域,在理解技术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我的工作中,我每天都会向学生讲解量子技术。我学到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非常渴望学习。量子颠覆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它吸引人们并留住他们,就像NASA和登月事件对天体物理学的吸引力一样。我们应该把握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元素,并据此设计我们的课程和项目。对于正在适应这一新兴量子时代的学校来说,核心信息很简单:不要低估你的学生。有些人一听到“量子”这个词就感到恐惧,担心自己无法理解。但我遇见过中学生和高中生,他们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概念。如果我们用滑轮和滑块这些课程把量子学拦在门外,我们怎么能期望年轻人去学习它呢?大学应在课程中更早地引入量子信息内容,而K-12学校也不应害怕在早期阶段引入一些基本的量子概念。我们不应低估学生,而应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这不仅对他们有益,对整个科学界也有益。如果我们稍有拖延,我们都将错失量子技术可能为我们的经济、科技和未来产业带来的巨大好处。本文为观点与分析文章,作者的观点未必代表《科学美国人》杂志的立场。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我们进化的历史可以教会我们人工智能的未来scientific2023-11-11
-
“ChatGPT检测器”以前所未有的准确率识别人工智能生成的论文scientific2023-11-11
-
人工智能需要规则,但谁将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scientific2023-11-07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