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要大涨价?ARM已通知小米等客户将改变授权模式

小叶大话科技 20230325

  • 智能手机
  • Arm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正寻求提高其芯片设计的价格,该公司希望在今年备受期待的纽约首次公开招股(IPO)之前提高收入。目前,超过95%的智能机都使用了ARM的芯片架构。


多名业内高管和前员工表示,ARM最近已通知了几家大客户,告诉他们公司将彻底转变商业模式。 ARM计划停止根据芯片的价值向芯片制造商收取使用其设计的特许权使用费,转而根据设备的价值向芯片制造商收费。这意味,该公司每售出一款芯片设计就能多赚几倍的钱,因为智能手机平均售价要比芯片贵得多。


这一变化是数十年来ARM对其商业战略做出的最大调整之一。目前,软银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正寻求提高ARM的利润,在ARM即将上市之际吸引投资者。


“这相当于ARM找到客户对他们说,‘我们希望在基本相同的东西上获得更多报酬’,”一名去年离开ARM的前高级员工表示:“软银目前所做的是测试ARM垄断地位具备的市场价值。”


客户不愿接受


软银的目标是最快在明年开始促成ARM的定价大调整,但是目前为止,由于客户不愿接受新的安排,该公司一直感到沮丧。 软银在2016年以243亿英镑收购了ARM,计划在ARM IPO后保留多数股权。


据几名了解谈判的知情人士透露,联发科、紫光展锐、高通以及小米、OPPO等多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都被告知了ARM拟议的定价政策变化。ARM将其芯片设计授权给多家芯片制造商,供它们用于制造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所使用的芯片。ARM对其芯片设计收取授权费,然后对售出的每个芯片收取经常性的特许权使用费。


新旧授权模式的变化

新旧授权模式的变化


根据ARM提出的新商业模式,特许权使用费将根据移动设备的平均售价来设定,而不是芯片的平均售价。这些变化将主要涉及ARM最著名的“Cortex-A”设计,这对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开发至关重要。根据设备价格收费在电信设备市场是很普遍的做法,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都对其专利采用了类似的模式。但是,ARM的问题在于,它在很久之前就建立了一种不同的销售模式,现在又试图改变定价策略。


高通智能手机计算芯片的平均价格约为40美元,联发科为17美元,紫光展锐为6美元。TechInsights分析师斯拉万1昆多贾拉(Sravan Kundojjala)表示,ARM根据其设计向每枚售出的芯片收取约1%至2%的特许权使用费。相比之下,2022年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335美元。尽管ARM不太可能寻求按照每台设备价值收取高达1%至2%的使用费,但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将以显著提高整体利润的方式设定新定价。


目前为止,一家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拒绝了ARM的提价计划,其高管表示:“拟议的特许权使用费将至少比ARM目前获得的高出数倍。我们被告知,他们希望这些变化能从2024年实施。”


苹果公司等部分ARM客户既是芯片制造商,也是设备制造商,并与ARM签订了特殊的授权和特许权使用费协议。了解苹果近期讨论的高管表示,该公司没有参与有关改变ARM商业模式的讨论。


ARM、软银、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小米和OPPO不予置评。


查看全文

点赞

小叶大话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PID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小叶大话科技
    2024-11-12
  • 全球传感技术:未来已至,发展无限
    小叶大话科技
    2024-07-15
  • 光电倍增管才是单光子探测的yyds
    小叶大话科技
    2024-07-1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三星如何在图像传感器领域挑战索尼霸主地位?

    2019-08-12

  • 智能手机和ADAS将推动低光图像传感器市场

    2019-08-21

  • 苹果收购图像融合初创公司Spectral Edge

    2019-12-19

  • 盘点CMOS图像传感器的5大主流应用

    2020-01-1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小叶大话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