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409

  • 大气环境监测
经过两年在轨测试,2023年4月4日,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仪表网 产业报道】经过两年在轨测试,2023年4月4日,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这颗卫星在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共搭载2台对地观测载荷和5台大气环境观测载荷,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和吸收性气溶胶探测仪。具备同时对大气环境、地表水体和陆表生态变化等环境要素开展定量化、高光谱观测的能力,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颗卫星能够覆盖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臭氧、颗粒物,都有监测,而且精度也有很大提升。对地表,过去我们可能只能测到地表的一个类型,比如说水体,或者是陆地、森林这些。通过这颗卫星我们可以测到不同的森林类型,比如说针叶林、阔叶林,它都能区分。
 

  卫星在轨交付后,将在我国大气、水、自然生态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件、自然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2018年5月,中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配置6台有效载荷,其中3台由安光所研制,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
 

  卫星遥感监测作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手段,将大幅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城市群和农村区域大气、水、自然生态等污染防治力度。
 

  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系列卫星为主的民用遥感卫星体系,使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大气环境监测能力,但还有不少局限性,在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探测精度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环境遥感监测的实际需要。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助力国内大气环境立体监测

    2019-03-22

  • 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与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

    2018-12-09

  • 我国将建大口径激光雷达探测装置监测气候变化

    2019-06-25

  • 激光雷达技术在国内城市污染源监察中的应用

    2019-09-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