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废物利用!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总量1800万吨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420

  • 双碳目标
  • 废塑料回收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正式发布,2022年我国总体废塑料回收总量为1800万吨,同比下降5.3%。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再生塑料最大的优点是价格比新料和可降解塑料便宜,再生塑料(PCR塑料)可以应用在包装、消费电子、汽车、运动与休闲等行业中。
 

  废塑料作为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未来将进一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使用、直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2023年4月13日,《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正式发布。报告分为回收篇、加工篇、消费篇、指数篇、市场篇、政策篇、展望篇、拓展篇,共八篇十一章。据了解,2022年我国总体废塑料回收总量为1800万吨。相较于2021年的1900万吨减少100万吨,同比下降5.3%。虽然回收量整体下降,得益于部分再生塑料产品上涨,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为1050亿元,与2021年(1050亿元) 持平。
 

  众所周知,当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对海洋等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说,塑料污染治理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塑料回收利用是将废弃塑料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量或化学物质转化为新型产品或能源材料,实现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将常用的塑料回收方式分为机械回收和化学回收。
 

  目前,我国废塑料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但从我国及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实践来看,由于塑料产品结构影响,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瓶体类塑料等基本采取物理回收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占塑料产量45%左右的包装类塑料,特别是其中的膜袋类塑料基本不具备开展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面临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瓶颈。
 

  此前,江苏泰州姜堰区确定了筹建江苏省内唯一的“海洋生态综合治理+海洋塑料再生”项目, 在沿海建设污染物收储设施“海洋云仓”,构建“市场化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体系 ,打造具有内驱力、可持续的“蓝色循环”创新模式,为双碳目标的推进和产业供应链的低碳化赋能。该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在江苏省内每年可回收海洋塑料5万吨,至少能够减少碳排放6.7万吨。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一概念正在兴起

    2021-03-26

  • 再次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能源汽车有望成发展经济新引擎?

    2022-03-06

  • 两会 | 崔根良代表:推广综合能源服务 全面提升社会综合能效

    2022-03-07

  • 新能源汽车另一赛道,氢能源汽车的出路何在?

    2022-03-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