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1看点:PC芯片混战、汽车应用火爆、智能口罩受追捧

传感发烧友 20210114

  • 消费电子
  • 自动驾驶
  • 智能口罩
今年参展商仅有1000余家,规模相比去年的4400家大大缩水,但干货可不少...

  受疫情的影响,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本周内正式于线上开展。尽管今年参展商仅有1000余家,规模相比去年的4400家大大缩水,但干货可不少,甚至让人直观感觉到展会重点从往年各种天马行空的概念产品,转为更加接地气的实用产品……

  芯片:三巨头同台“开战”,争夺PC市场“皇冠”

  在CES上,英特尔、AMD和英伟达芯片三巨头相继推出了迄今为止各自的最强芯片。

  AMD看好疫情之下的PC市场。其推出一系列笔记本电脑处理器芯片。其中,新款锐龙(Ryzen)5000系列是为超薄和游戏笔记本电脑设计的CPU芯片,速度高达4.8GHz,比上一代速度还要快16%。预计2021全年共有150款配备该款新芯片的新笔记本电脑上市,其中包括华硕(Asus)、惠普(HP)和联想(Lenovo)将于2月推出的机型。

  英特尔不甘示弱地发布了50多款处理器,涵盖了商用、教育、移动和游戏四大计算平台,并宣布全年将推出500多款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产品。其中包括了最受关注的新品之一——第11代英特尔酷睿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H35),也就是基于Tiger Lake架构的移动端35W标压处理器。目前,英特尔发布了3款相关型号,分别是i7-11375H、11370H、11300H,全部基于10纳米SuperFin工艺,集成96EU的英特尔Xe-LP显卡。据悉,新品还可支持Killer Wi-Fi 6E(Gig+)技术,并带来了更加优秀的AI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还展示了下一代“Alder Lake”架构处理器,同样采用基于全新增强版10纳米SuperFin工艺。

  截图自官方微博(下同)

  主打“价廉物美”的RTX 3060、3070和3080三款游戏笔记本电脑芯片,也在英伟达(Nvidia)展区亮相,售价在330美元左右。据悉,这三款芯片引入了安培微架构(Ampere)设计,电池效率是上代芯片的两倍,而且性能也有所提高。据称,从本月26日起,将有70多款搭载RTX 3070和3080移动GPU的游戏笔记本电脑上市,而搭载RTX 3060的笔记本将在2月初推出。

  可见,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被迫在家工作和学习,个人电脑行业2020年实现六年来的最高销售额。这让PC芯片厂商重获商机,预计2021年个人电脑的需求将会更高,销售也将更为强劲,PC芯片持续领涨。

  汽车:5G、纯电动、自动驾驶、互联互通成趋势

  汽车展区由硬件+软件两部分组成。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车企带来了自家的得意之作,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是主流趋势。而博世、麦格纳、松下、英特尔/Mobileye、三星、LG等零部件厂商及科技巨头则聚焦于交互系统、车载娱乐、5G互联等应用成果。

  奥迪对外展示了全新电动跑车RS e-tron GT。这款车定位高性能电动跑车,将拥有超高速5G无线网络。

  凯迪拉克发布了Halo自动驾驶概念车,采用了生物识别传感器成像系统,可以读取乘客的生命体征,随后自主进行温度调节、湿度调整,灯光照明以及注入车内香氛。

  索尼公司旗下首款概念车VISION-S的原型车也亮相,该原型车已于2020年12月完成基本的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开始在奥地利进行公共道路测试。

  宝马发布了新一代iDrive系统,进一步提升智能人机交互体验,并将用于宝马iX。新系统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融合,使得车辆能够比驾驶者获得更多信息。

  松下最新开发的AR抬头显示系统可以使驾驶者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汽车前挡风玻璃以外的路线,实现AR实景导航功能。

  博世与奔驰合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并引入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车主可通过车内语音系统来控制博世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车家互联”。

  智能家居:机器人成新主角,健康监测受关注

  疫情之下,人们在家时间大幅增加,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安适家居、智能产品的需求,家居类产品需求迎来了上升期。在CES展会上,智能家居产品登上C位,非接触或基于语音的交互技术扮演重要角色,智能家居配件、健康解决方案和关于娱乐的新奇小设备也极富吸引力。

  彩电方面,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比如海信的欧洲杯60周年定制版电视ULED U7系列,实现了从未在任何电视达到的144HZ高刷新和XDR极高动态范围。TCL则带来了自家最新的打印式OLED卷轴屏、AMOLED云卷屏产品、QLED电视、MiniLED电视等。三星则正式推出Neo QLED和MICRO LED两款电视。

  海外的三星旗舰级8K和4K机型引入了全新的显示技术Neo QLED,其核心是利用量子矩阵技术和Neo量子处理器精准控制量子MiniLED光源。LG Display公布了一款55英寸的透明OLED电视。据悉,这款透明OLED电视的透明度达到了40%,相比前几年的10%透明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有趣的是,机器人或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新主角。

  今年三星一口气推出了两款机器人,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一款名为“Bot Handy”的单臂机器人。Bot Handy能帮助人们端茶倒水、捡衣服、装洗碗机、摆桌子,黑白的配色加上瘦长的身材,还拥有动态的Q版豆豆眼,在移动时会变换表情,整体设计十分可爱。

  LG也展示了CLOi紫外线消毒机器人。该机器人高1.6米,采用自主移动设计,同时具备UV-C紫外线功能,可在一米半径范围内有效杀灭99.9%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将于2021年初上市。

  此外,疫情驱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个人健康问题。此次CES展上就有众多对人体具有健康预警与监测的产品。例如台湾工研院展示的“全球第一台”是心脏守护贴,可侵入性测量肺动脉血流速、血液输出量、心输出量与心跳,结合其研发的“智慧敢知照护衣”,还可应用于老年人的健康照护、医疗管理。

  根据IDC近期发布的报告,家庭交互中心逐渐向大屏化发展,设备越来越多和移动、办公、车载设备场景进行横向打通与联动。预计2021年65寸及以上智能电视占比达到33%,语音助手搭载率达到68%;8英寸及以上屏幕将占带屏音箱市场的40%。IDC指出,智能家居增长势能向碎片化设备倾斜,传统家居产品加速智能化转型,包括照明、大小家电等。2021年,智能照明产业增长速度将超过90%,智能家电产业增长速度将超过30%。

  消费电子:柔性屏产品大爆发,智能防护口罩受追捧

  不少业内人士说2021年是柔性屏全面爆发的一年,甚至有供应链人士消息称今年三星将推出三款折叠屏手机,谷歌推出一款折叠屏产品,小米、OPPO、vivo三位玩家也将推出四款折叠屏产品。

  尽管这些消息尚未公开实锤,但至少从这次CES 2021上,我们也不难看到柔性屏的另一种应用形态——卷轴屏依旧明显受到厂商们的追捧。

  首先是LG,其在新品正式发布前的短片里悄悄埋了一个彩蛋——新一代卷轴屏手机LGRollable,“正片”开始时,画面中人物手里的手机屏幕向两侧延展,延展后的屏幕尺寸也从6.8英寸扩展至7.4英寸。

  TCL也展示了两款卷轴屏设备:6.7英寸AMOLED卷轴屏和17英寸印刷OLED卷轴屏。

  口罩是疫情下最畅销的“时尚”单品。在今年的CES展上,口罩自带空气净化已不再是新花样,而是会“讲话”的口罩。

  据介绍,MASKFONE此次展示的一款搭载通话功能的口罩,配置了无线耳机与麦克风,能够支持Siri、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系统,充满电后能够使用12小时。在安全性方面,这款口罩拥有医疗级的N95功能,可以保证防范95%以上的病毒传染。在非通话状态下,这个麦克风还具有扩音器效果,让用户在佩戴口罩谈话时也不折损音量。

  而雷蛇也推出了Project Hazel智能口罩,这项概念设计创新地采用了N95医用级呼吸器防护,使用可拆卸和可充电的主动呼吸机、可调节气流的Smart Pod以实现最佳透气性。为减少一次性口罩造成的浪费,Project Hazel面罩智能口罩使用了可更换、可充电的圆盘式通风器。将其放入无线快速充电两用箱中,通过内部装有消毒紫外线灯。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发烧友

来,一起聊聊传感器趣事!

作者最近更新

  • 温度传感器七大基本类型,一文看懂!
    传感发烧友
    2021-07-05
  • 一文看懂可穿戴式传感装置四大发展趋势
    传感发烧友
    2021-06-01
  • 传感器五个设计技巧及技术指标
    传感发烧友
    2021-05-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高精GNSS定位导航技术是各类自动驾驶的安全前提

    2018-12-04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矿业巨头扩大自动驾驶卡车车队:为卡车安装自主牵引系统

    2018-12-07

  •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的三大特点及技术优势

    2018-12-0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发烧友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