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履约周期清缴在即 中碳登:完全具备承接全国碳市场多行业纳入的各项条件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610

  • 碳资产管理
2023年,也就是今年,须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中碳登表示,已经完成了多项前期工作,目前完全具备承接全国碳市场多行业纳入的各项条件。

  2021年,我国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的清缴工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成交均价42.85元/吨。2023年,也就是今年,须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
 

  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相较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来说,其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配额管理的年度划分、平衡值、基准值、修正系数等方面作出了优化。
 

  1、2021、2022年度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基准值,2021、2022年度分别发放配额、开展履约,特别是在实施履约豁免机制统计配额缺口率时,改为分年度计算。
 

  2、首次引入平衡值。平衡值是各类机组供电、供热碳排放配额量与其经核查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平衡时对应的碳排放强度值,是制定供电、供热基准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3、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基准值的基础上,对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碳排放基准值进行了优化调整,使2021、2022年度基准值能够真实反映行业碳排放实际水平,总体上体现了激励高效清洁机组、约束低效机组的政策导向。
 

  4、2021、2022年在常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额分配时,也采用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对热电联产机组低负荷运行给予配额补偿。
 

  方案一经发布,业界就非常关心“事后分配”方式的变革。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种方式既不会因为分配总量收缩过紧造成行业减排负担过重,也不会因分配总量过于宽松导致碳市场无法更好地发挥促进减排的作用,所以其并不影响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中碳登日前也表示,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而为了更好地服务第二个履约周期,中碳登正在积极推动市场制度设计和法治建设,参与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管理规则的制定完善,助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尽快出台。
 

  据悉,中碳登已经完成了多项前期工作,目前完全具备承接全国碳市场多行业纳入的各项条件。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业界期待已久。目前碳市场主要就是将电力行业纳入了其中,而业界也一直在预测,2023年有哪些行业会率先进入,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建材等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当然,生态环境部早就回应过,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将研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深化低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
 

  中碳登也表示,希望尽快纳入更多的行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提升交易活跃度,并且希望能尽快重启CCER项目申报,让环境权益价值获得更大的市场化空间。
 

  CCER重启,这显然也是碳市场主题下被热议的话题。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清缴在即,业界预测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或存缺口,而这个时候CCER或能成为很好的补充。生态环境部表态,2023年重点工作就包括定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所以业界都在等“东风”,有机构预测,全国碳市场初期CCER 需求量约2.25 亿吨/年,长期需求有望扩容至4亿吨/年。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按照中碳登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35份),超过80%的重点排放单位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碳资产管理,其中约15%的重点排放单位成立了10人以上的碳资产管理团队。碳资产管理,这个新兴领域或将顺势崛起。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智慧工厂”上线,破局传统工厂数字化转型

    2022-03-29

  • 建筑碳中和:真伪路径的博弈与破局

    2022-04-24

  • 研华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加速实现碳中和

    2022-10-26

  • 研华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加速实现碳中和

    2022-10-2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