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慧农业研学基地建设方案

大怪科学 20230704

  • 智慧农业
  • 物联网
  •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化实训基地让教学通过实验,有效激发的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升了参与广度。“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中有大量实验,学生需要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即“做学”。活用实验可给学生创设更多体验机会,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面。教学实验在“选时”和“选材”上直接决定着其成效,而材料选择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甚至会影响学生知识体验和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如果校园有一个实训基地,可以模仿不同季节的时效,实现作物的生长能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体验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理解每个生长周期所需的生长因素。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动和思维上的参与,使其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会做、会思、会用”;智能化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和资源的积累,还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神奇,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欲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程实践中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多角度参与学习,乐于学习。关注社会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参与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还潜在影响了其将来的职业选择。

智能化校园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在亲历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使其成为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的主体,也体现了主体教育和发展性教学理念。
那什么是实训基地呢?
实训基地在建造方面,为了更加适合教学体验和实践管理等可以采用育苗床的方式,根据育苗床的支撑结构和育苗床面的放置方式不同,育苗床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育苗床的上部育苗床面固定在支架上,而移动式育苗床的上部床面可以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根据育苗床上部床面的结构分类,育苗床又可以分为通透式结构和潮汐式结构两种。通透式,是指床面结构材料能够使床面的排水良好的一种结构。潮汐式结构的上部床面是防水的密封结构。不论是通透式还是潮汐式床面都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育苗床。

智能化实训基地管理方面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运行安全,可靠,并能实时记录实训室气候参数情况;
1、实时环境监测: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室外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量。室内多点温度、室内湿度、室内光照、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水肥PH值、水肥EC值等
2、远程设备控制:双向天窗、侧窗、外遮阳幕、内遮阳幕、内保湿幕、多级风扇、湿帘、湿帘外翻窗、微雾降温加湿、环流风扇、补光灯、空调、热风机、CO2补气、水暖混水阀、水暖循环泵、负压变频调速风机、灌溉阀、定比例施肥器、灌溉水泵等
3、数据可视化:历史记录数据多样式展示,趋势图,柱状图等
4、多智能终端: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与手机端、PC电脑端、平板端无缝连接。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实训基地进行监控管理。

企业介绍
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领先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数智感知,精准控制“为初心,自主创新研发4G/5G和NB系列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控制器和物联网云平台,可实现在线环境监测、智能分析预警、远程自动化控制和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环保和科研教学等领域。

查看全文

点赞

大怪科学

作者最近更新

  •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传感器测试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大怪科学
    11小时前
  • 泰科电子座椅位置传感器如何实现可靠保护
    大怪科学
    13小时前
  • 中微爱芯推出高精度零漂移运算放大器AiP856X系列
    大怪科学
    2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大怪科学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