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冠王天玑9200+再度征服安兔兔性能第一,天玑9300全大核架构引领旗舰再突破

意匠 20230708

  • 芯片
  • 天玑

近日,天玑9200+的高性能表现是数码发烧友们绕不开的热点话题。日前,安兔兔发布了6月份安兔兔旗舰手机性能排行榜,搭载天玑9200+的vivo X90s凭借162万性能跑分斩获榜首;上个月,搭载天玑9200+旗舰芯片iQOO Neo8荣膺5月份安兔兔旗舰手机性能排行榜冠军。不仅如此,而且网上有爆料说,联发科下一代旗舰芯片天玑9300,将采用X4全大核设计,并且和前代芯片比,还能降低50%的功耗,网友纷纷吃瓜观望,表示发哥这把再次祭出了大招,要把手机性能卷出新高度。

所谓“全大核”,就是改变当下旗舰手机芯片超大核、大核、小核的常规搭配,直接以超大核+大核方案来设计旗舰芯片CPU架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天玑9300这次是奔着性能天花板去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大核起手”的设计思路,或将是未来旗舰手机芯片的大趋势,换句话说,2024年旗舰手机处理器主打的就是一个全大核,又卷出了新高度……

显然,从当前安卓应用的迭代速度来看,这种卷法确实是顺应需求变化和潮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负载游戏开始流行,不少偏日常使用的APP都因为各种应用加码使其实际负载变高。因此更高性能、高能效的旗舰芯片尤为重要。联发科肯定也是早早看到了这个趋势,因此决定用大核以一个低负载状态去替代之前小核的工作,来实现更高的能效表现,即全大核高效工作,这种突破性的架构设计很有想象力。

根据Arm公布的信息来看,Cortex-X4超大核相比X3性能提升15%, 基于相同工艺的全新高能效微架构可实现功耗降低 40%。而Cortex-A720将成为明年主流的大核,可提高移动芯片的持续性能,是新CPU集群的主力核心。

联发科一直以来都有着抢先用Arm新IP的传统,往年旗舰手机芯片天玑都是用其当年最新的CPU和GPU IP,并且每一次都会有新的突破。联发科早早在官微官宣了下一代旗舰芯片将采用Arm最新的IP,因此数码大V所爆料的,天玑9300大迭代、功耗降低50%以上,除了Arm新IP带来的能效增益外,肯定也离不开联发科在核心、调度等方面的新技术。

联发科用这么大的规模设计手机芯片,功耗为什么还能降低?知名科技媒体极客湾认为,天玑9300采用的全大核CPU架构,其实这种狂堆规模的做法论能效的话,大规模低频确实有助于中高负载下实现更强的能效。要是能优化好低负载,就不乏竞争力。至于砍小核我倒是不意外,苹果很早就都是大核当小核用,安卓迟早也会往这个方向走。只不过4个X4确实是让我大为震撼了。如果极限性能这么激进的情况下,日常也能控住功耗,那确实挺值得期待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全大核CPU架构设计,将引导应用开发者更积极地调用旗舰芯片的超大核和大核,其好处是在游戏等需要大量复杂计算的应用中从架构层面获得性能、能效的先天优势。因此,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整个生态都将为了力挺全大核CPU架构积极研发适配,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不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计算,“全大核”设计都将会把传统架构全部甩在身后,接手成为旗舰芯片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搭载天玑9200+的手机在安兔兔旗舰手机性能榜接连斩获出色成绩,也是天玑9200+强悍性能的力证。近几年,天玑旗舰芯片可以说将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的基因级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也让发烧友们更加期待网传的将采用全大核CPU架构的天玑9300的性能表现。如果消息准确,那么明年的安卓旗舰机型性能可能真的有划时代的提升,值得期待。

查看全文

点赞

意匠

作者最近更新

  • 好莱客战略入股技象科技,开辟智能家居未来新航道
    意匠
    06-30 15:49
  • 斥资数千万!又一汽车零部件企业(603758)跨界入局传感器
    意匠
    06-20 17:23
  • 拟募资7.5亿元!这家传感器材料厂商创业板IPO获受理
    意匠
    06-19 19:2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半导体研发领域有哪三个主要投资特点?

    2019-09-06

  • 我国首款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发布

    2019-09-08

  • 5G时代引爆新一轮智能手机大战!

    2020-02-19

  • 地平线上的寒武纪,冲击500亿有没有希望?

    2020-03-3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意匠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