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视频回放上线

传感精粹 20230710

  • 细颗粒物监测
仪器信息网于7月5日主办了“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共有8位领域内相关专家在会议中展开了积极地交流讨论。

由于PM2.5与O3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复杂,在大气中可以相互影响,其监测工作存在着不小的难度,为加强相关人员对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危害影响以及监测技术进展,仪器信息网于7月5日主办了“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共有8位领域内相关专家在会议中展开了积极地交流讨论。

经征求报告嘉宾意见设置视频回放,详情见下表: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职称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现状与建议

张鹏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大气氧化性及其与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生成关联

张宏亮

复旦大学 教授

大气超细颗粒物组分的同位素溯源初探

刘倩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点击查看 】 PM2.5切割器的现状及检测评价研究进展

张国城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长三角区域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的观测应用研究

楼晟荣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臭氧前体物监测技术进展

赵静

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 高级工程师

【点击查看】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细颗粒物、臭氧的相互关系及监测技术的进展

尹洧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影响评估

王先良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 主任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精粹

作者最近更新

  • SK海力士宣布于第三季度量产GDDR7 DRAM芯片
    传感精粹
    2024-07-31
  • 鑫诚光电高端激光器芯片项目落户顺德
    传感精粹
    2024-06-27
  • 新华三与富士康合作建设首座海外工厂,今年9月投产
    传感精粹
    2024-06-1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政策高频推动!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技术引发各方关注

    2023-06-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精粹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