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多地谋划“施工图” 机器人产业加速前行

中自网 20230711

  • 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产业
  • 应用场景

  在“黑灯工厂”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24小时不间歇生产;在餐厅,“机器人服务员”帮着点单传菜……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正加速应用于更多生产、生活场景。


  随着需求激增,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突破645.8万套,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持续优化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2022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公示了77个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覆盖农业、建筑、医疗、矿山等领域。今年2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56.29万家,今年前5月,我国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7.07万家,同比增长35.3%。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出台政策规划,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谋划机器人产业发展“施工图”。从具体规划来看,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丰富机器人应用场景、提升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成为各地产业发展重点。比如,北京提出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样板”,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上海将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深圳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仅统计企业名称、产品品牌、经营范围含机器人的企业。数据来源:企查查


  从各地产业密度来看,东部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深圳、广州、苏州分别有机器人相关企业4.08万家、3.69万家、2.93万家,排名前三,此后依次为上海、成都、北京、东莞等城市。


  业内分析,政策红利下,各地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将缩短行业犹豫的时间,进一步推动行业更快走向成熟。


  “对行业来讲,这些政策规划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成熟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麦岩智能创始人、CEO 李宇浩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应用行业,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的挑战主要在产品和市场的成熟度,随着行业体系逐渐完善,这些问题将被一一克服。


  “机器人是全面融入国民经济的使能技术,是世界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聚焦创新技术的持续供给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共性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重大技术装备的品质和应用的持续提升能力,质量基础设施的服务支撑能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会以庞大的需求市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技术追平与赶超。

 

查看全文

点赞

中自网

作者最近更新

  • 成为世界第一,产销破3000万辆后该思考什么
    中自网
    2024-01-14
  • EDA巨头,并购不停
    中自网
    2024-01-14
  • 1.62亿美元,美国将向这家芯片公司提供补贴
    中自网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深圳机器人产业2017年产值超千亿元

    2018-12-05

  • 3D传感器可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2019-04-21

  • 触觉传感器或成为国产机器人发展掣肘

    2019-04-25

  • 传感器专家网谈传感器与加油站机器人新技术

    2019-07-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自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