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携手推动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更好发展!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725

  • 碳捕集技术
  • 氮肥生产
日前(7月11日),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

  此次签约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携手合作,推动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更好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是江南环保在自主研发氨法脱硫技术基础上成功开发的,获得了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该技术利用氨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联产碳酸氢铵化肥,创新集成了氨法脱硫脱碳一体化技术,采用了脱硫酸性溶液吸收碳捕集尾气中的氨逃逸,并返回脱硫,解决了脱碳氨逃逸重大难题。
 

  江南环保董事长罗静表示,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可推动新能源制氢制氨储能产业和新型农业的发展,形成减污降碳、增产粮食的绿色产业链,助推实现我国氮肥工业无碳化的新生产模式。具体来说,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绿色产业链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氢与空气中的氮合成绿氨,绿氨用于脱硫、脱碳,副产高附加值硫酸铵、碳酸氢铵产品。“此次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依托双方各自优势,将这项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量身定制作物专用肥,服务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农作物,为中国农业作出贡献。”罗静认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卓君臣表示:“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就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再加上稳定性肥料技术,将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希望此次合作,能尽快把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应用到专业领域中,为国家生态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武志杰表示。
 

  江南环保总工程师张军表示,该技术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投资成本低,每脱除1吨二氧化碳投资约800元;二是运行成本低,联产碳酸氢铵化肥每脱除1吨二氧化碳运行收益高于100元(含碳税50元);三是脱碳效率不低于80%,氨逃逸不大于3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不大于10毫克/标准立方米。
 

  据了解,采用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生产的碳铵基复混肥料已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土豆普通碳铵配方肥(追长效碳铵)处理与常规施肥比较,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减少化肥用量42.42%。
 

  原标题:产研携手推进碳捕集联产氮肥技术将助力新能源制氢制氨储能产业和新型农业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焦化行业首例 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建成使用

    2022-03-24

  • 新气候报告发现“宜居的未来”取决于这十年的减排量

    2022-04-05

  • 安徽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已达4家

    2022-04-30

  • 一家位于夏威夷的初创公司启动了世界首个海洋碳去除试验工厂

    2022-05-1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