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韦伯太空望远镜探测到岩石行星形成区的水蒸气

传感梦工厂 20230726

  • 水蒸气探测

   水对于我们所知的生命至关重要。然而,水是如何到达地球的,以及同样的过程是否能为环绕遥远恒星运行的岩质系外行星播下种子,这些仍然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位于370光年之外的PDS 70行星系的新发现可能会让这些争论受益匪浅。这个恒星系统包括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内盘和外盘,中间相隔50亿英里(或80亿公里),两颗已知的气体巨行星就位于这个空隙之中。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MIRI)收集到的新数据探测到了该系统内盘的水蒸气,距离恒星不到1亿英里(1.6亿公里)--这正是岩质陆地行星可能形成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次在一个已被证实拥有两颗或更多原行星的圆盘的陆地区域检测到水。

  "我们曾在其他星盘中看到过水,但没有在如此近距离和目前正在形成行星的系统中看到过水。在韦伯望远镜之前,我们无法进行这种测量,"第一作者、德国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MPIA)的朱莉娅-佩罗蒂(Giulia Perotti)说。

 

  "这一发现极其令人兴奋,因为它探测到了与地球类似的岩质行星通常形成的区域,"该论文的共同作者、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所长托马斯-亨宁补充说。亨宁是韦伯中红外探测器(MIRI)的联合首席研究员,该探测器进行了探测,他也是采集数据的MINDS(MIRI中红外盘巡天)计划的首席研究员。

 

  利用韦伯中红外光谱仪(MIRI)获得的PDS 70的原行星盘光谱显示了许多水蒸气发射线。科学家们确定,水位于该系统的内盘,距离恒星不到1亿英里--该区域可能正在形成岩质的类地行星。资料来源:NASA、ESA、CSA、Joseph Olmsted(STScI)

 

  PDS 70是一颗K型恒星,比太阳温度低,估计年龄为540万年。就具有行星形成盘的恒星而言,这颗恒星的年龄相对较大,因此水蒸气的发现令人吃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星形成盘中的气体和尘埃含量会逐渐减少。要么是中心恒星的辐射和风将这些物质吹走,要么是尘埃长成更大的物体,最终形成行星。由于之前的研究未能在类似老化的星盘中心区域探测到水,天文学家怀疑水可能无法在严酷的恒星辐射中存活,从而导致形成岩石行星的环境变得干燥。

 

  天文学家尚未在PDS 70的内盘中探测到任何正在形成的行星。不过,他们确实看到了以硅酸盐形式存在的建造岩石世界的原材料。水蒸气的探测意味着,如果岩质行星正在那里形成,那么它们从一开始就有水可用。

 

  "我们发现了相对较多的小尘粒。结合我们对水蒸气的探测,内盘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地方,"合著者、荷兰拉德布德大学的伦斯-沃特斯(Rens Waters)说。

 

  这些水的起源于哪里?

 

  这一发现提出了水从何而来的问题。MINDS小组考虑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解释他们的发现。

 

  一种可能是,水分子是在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时在我们探测到的地方形成的。第二种可能是,包裹着冰的尘埃粒子正从低温的外盘被传送到高温的内盘,在那里水冰升华并变成水蒸气。这种运输系统将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尘埃必须穿过两颗巨行星所形成的巨大空隙。

 

  这一发现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恒星的紫外线照射下,任何水分子都会被击碎,那么水是如何在如此靠近恒星的地方存活下来的呢?最有可能的是,周围的物质如尘埃和其他水分子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在PDS 70内盘探测到的水可以在被破坏后存活下来。

 

  最终,研究小组将使用韦伯望远镜的另外两台仪器--NIRCam(近红外照相机)和NIRSpec(近红外摄谱仪)来研究PDS 70系统,以求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观测是第1282号保证时间观测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发现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梦工厂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MCU芯片企业获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战略投资
    传感梦工厂
    6天前
  • 赛微电子,投了一家传感器公司
    传感梦工厂
    09-04 14:09
  • 2.95亿!又一家传感器企业被(688045)收购
    传感梦工厂
    08-28 10:4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岩质行星的形成区域,有水存在?

    2023-07-2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梦工厂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