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

知感 20230803

  • 智能制造
  • 工业互联网
  • 数字中国

  智能制造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制造强国建设的目标相比,仍有很大优化提升空间,还需加强弱势环节研发,夯实基础领域,推进全产业链条同步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智能制造被视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原因在于其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不断减弱,而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能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智能制造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途径。

  作为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我国有着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这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我国互联网产业迅速壮大,形成了一批互联网领军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具备了领先的技术能力,尤其在商业模式和应用服务方面优势明显,这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涌现出虚拟验证、共享制造等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新型制造模式已经从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实施,智能制造国际合作也不断持续深化。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水平不均衡。首先表现为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近年来,发展智能制造所依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但工业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工艺等领域仍受制于人,比如机床、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等,仍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亟待补齐短板,夯实底层技术基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其次智能制造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制造业本身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正在推进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的刚刚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有的甚至还处于大规模制造机械化的程度,需要并行发展,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也要在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尤其是与大企业相比,大量中小企业因为转型意识不足、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还需加强示范引领、注入资源,推动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制造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盲目上马智能制造。比如,我国制造业存在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不做好分类施策或不解决基础不强的问题,硬要进行智能升级,那就像如虎添翼的“翼”没有添在老虎身上,投资巨大却没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工业4.0、企业上云、边缘计算、深度学习等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概念和技术太多,让不少企业眼花缭乱,还是应立足实际,本着长远规划、逐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徐徐图之,以“鼎新”带动“革故”,稳步提升智能制造总体水平。

查看全文

点赞

知感

作者最近更新

  • 200亿!又一家A股传感器龙头拟赴港上市
    知感
    04-13 19:35
  • 传感器仪表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确保精确测量的关键
    知感
    2024-11-28
  • 中晶芯源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投产
    知感
    2024-07-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深圳机器人产业2017年产值超千亿元

    2018-12-05

  • 企业智能化后道工厂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运用

    2018-12-08

  • 我国工业互联网有望构建十万亿元规模大生态

    2019-02-22

  • LPWAN技术在现阶段国内市场上的主要应用领域

    2019-07-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知感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