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跨界人才短缺成关键挑战

科技门 20230804

  • 数字化转型
  • 医药行业
  • 数据科学家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医药行业发展新趋势,跨国药企如辉瑞、罗氏、安进等早已开启数字化试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的推进,以及集采常态化等医改下药企亟待解决降本增效问题,国内的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也迫在眉睫。
 

  数字化成医药行业发展新趋势
 

  近来,国内医药领域的数字化项目正加快建设步伐,包括扬子江、太极集团、康缘药业等大批药企的智能工厂、无人车间拔地而起。
 

  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医药行业的多个领域,包括远程医疗服务、个性化医疗等,同时,数字化在药品研发和生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药品研发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药物筛选、分子模拟等工作,加快新药的研发进程。在药品生产方面,数字化可以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降本增效,绿色环保可持续。
 

  总的来说,数字化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趋势和机遇,有望给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并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的健康。
 

  跨界人才缺乏成关键挑战
 

  数字化趋势下,国内外药企对于跨界人才求贤若渴。例如,越来越多药企开始将数据科学带入业务决策的核心。
 

  由于药企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生物信息学数据、市场销售数据等,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但这些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借助数据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据悉,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的数字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便向全球招募了50多名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组成的学科团队。
 

  需要看到的是,跨界人才缺乏乃是当前药企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挑战。
 

  在国内某招聘平台上,笔者通过搜索“数据科学家”,跳出了不少来自药企的招聘信息。
 

  例如,处于初创阶段的制药公司剂泰医药正寻找生物信息数据科学家,20-28k·15薪,其岗位职责要求利用实验成果,开发和改进与mRNA疗法的设计、优化、筛选和成药相关的计算模型;利用生物信息学、统计模型、多变量分析等手段,分析临床前数据及转化数据,设计、开发和验证解决方案和管线等。
 

  上海某公司也在招聘生物数据科学家,薪酬40-45k,岗位职责包括:利用各类生物图像处理分析工具、编程语言对高通量筛选影像数据、多组学深度测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各类生化实验大规模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参与并设计高通量筛选实验的数据记录、分析处理以及结果展示的流程等。
 

  北京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公司近期发出数据挖掘科学家的招聘启事,薪酬40-65k,主要负责宏基因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流程开发和项目执行;优化和自动化基因编辑策略设计流程并用于目标/脱靶分析及验证;负责数据的查找收集及对已有数据的挖掘工作等工作。
 

  在业内看来,既懂制药又懂计算机的人才非常难得,因为需要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但数据科学家作为关键角色不可 缺少,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针对跨界人才缺乏这一挑战,笔者认为,或许需要药企与高校、培训机构、数字化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具备跨界背景的人才。通过这些努力,药企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门

作者最近更新

  • 你家的灯光会“看”你?聊聊人体传感器的那些事
    科技门
    4天前
  • 从“软”出发,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聊聊柔性传感器
    科技门
    4天前
  • 看不见的尘埃,看得见的守护:聊聊粉尘传感器的那些事儿
    科技门
    4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现代制造业体系的一次数字化大考:抗击疫情与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0-02-24

  • 零售新格局下,更应加强新技术和业务的融合

    2020-02-25

  • 浪潮云ERP打造云上工作新动力,共推“同舟计划”,携手伙伴科技战“疫”

    2020-02-25

  • 疫情防控倒逼制造企业 提升了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

    2020-02-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门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