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X协作机器人为智造添抹“绿”意,让地球少点“碳”息

中国工控网gongkong 20230804

  • 机器视觉
  • 协作机器人
  • 能效优化

在制造业不断迈向中高端的背景下,产业升级走向数字化与低碳化“双转型”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环保问题的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无论是大幅提升运营效率,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协作机器人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高效率×低能耗×易维护


协作机器人是与人类工作者共同工作的可编程机器人,在生产和制造领域具有显著的能效提升潜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内进行安全协作,协作机器人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质量和资源利用率,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精准和节能。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与“双碳”目标中提倡的能耗优化、劳动力效率提升等战略不谋而合。


CRX协作机器人是基于发那科多年累积的伺服电机及机器人生产经验,专为工业制造领域设计,可帮助用户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环境影响。CRX协作机器人具有占地面积小,重复定位精度高、安装方式自由等特点,兼具优异的耐久性、低能耗性和经济性。例如,在同等负载条件下,CRX-10iA及CRX-10iA/L协作机器人相较于M-10iD系列工业机器人额定功率降低25%,平均功率降低70%,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



秉承一贯的“高可靠性”产品开发理念,CRX协作机器人采用特色伺服电机+减速机,关节故障率低。该系列协作机器人采用非集成式的关节结构设计,可单独更换伺服电机、减速机等零部件,维护维修成本更低,进一步延长了协作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避免直接报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应用,合理利用资源


步入乌卡时代,各大制造厂商纷纷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自动化进程,协作机器人便成为企业智造升级的“利器”。通过与机器视觉、自主导航、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加速结合,协作机器人便具备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特性,能够快速适应和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通过引入协作机器人,搜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生产状况、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并在企业的决策制定中提供数据支持。作为实现生产过程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关键设备之一,CRX协作机器人可以搭载iRVision(智能视觉)及iRPickTool等各种智能化功能,可帮助企业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卓越效能。


护航产业链绿色发展


碳中和是全人类的目标,企业需要跟上下游的产业链进行联动和协同。从协作机器人行业下游发展情况来看,汽车零部件、3C电子、锂电、光伏等相关产业拥有较大成长空间,均是“双碳”目标下控碳减排重要的前沿阵地。


CRX协作机器人具有性能稳定、高效节能、绿色低碳、灵活精确等优质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能够充分助力下游行业客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汽车行业中,CRX协作机器人广泛用于人力需求较大且重复性劳动占比较高的场景。在3C电子行业中,CRX协作机器人可以参与电路板搬运、ICT测试、螺丝锁付等生产流程,是企业完成高质量、精密化作业的好帮手。



无论是打造全价值链的绿色智能工厂,还是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协作机器人都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那科将积极参与到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当中,在促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全方位赋能产业低碳数字化转型。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工控网gongkong

作者最近更新

  • 坚守DDR4恐面临断货风险 高峰期将延续至明年年中
    中国工控网gongkong
    3天前
  • 高耐用性+防掉电保护,双buff加持护航工业PLC
    中国工控网gongkong
    10-24 10:31
  • 内存价格加速上涨,闪存需求复苏预计再涨10%
    中国工控网gongkong
    10-10 14: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国外开发出一款内置激光雷达的苹果采摘机器人

    2019-04-02

  • 协作机器人如何使用传感器数据实现AI?

    2019-05-13

  • MIT开发能自动连接的机器船,构建水上智能交通

    2019-06-12

  • 传感器专家网谈传感器与加油站机器人新技术

    2019-07-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工控网gongkong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