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业要更加积极有为

电子信息产业网 20220305

  • 产业链
  • 全球化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已经连续20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这位“在制造业奋斗了40年的老兵”,今年就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再次建言。

在李东生看来,中国企业谋划发展,须将视野扩至全球,尤其要认清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中国经济突破成长天花板的重要手段,而逆全球化潮流造成的产业链区域化和短链化,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最大风险。

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

李东生表示,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要求。

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万亿元,总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凸显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与韧性。同时,中国制造业也面临“前后夹击”“创新围剿”的困境,产业链攀升面临挑战,企业出海面临阻碍。

“要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一不可。”李东生强调。为此,他在代表建议中提到四点:

第一,提升关键环节的本土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本土化率。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吸引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鼓励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出海,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第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第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要更加积极有为

“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必须在全球市场消化,全球化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李东生告诉记者。

这并非李东生第一次在两会期间就“全球化”发声。去年他曾表示,中国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需要“走出去”,将竞争力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今年,李东生呼吁:“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业要更加积极有为。”

李东生注意到,近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他表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于全球化战略,李东生一直非常坚定和明确,就是要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他很早察觉到,通过产品贸易出口推进国际化受限越来越多。TCL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有三点应对经验,一是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二是扎根当地,提升本地化经营水平。三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李东生并不认同产业的全球化会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这一观点。从TCL的实践来看,蛋糕做大反而会带动核心器件、材料、设备的出口。2021年,TCL海外营收194亿美元,增长了70%。“我们在海外制造的电视机等家电,很多核心材料是从国内采购的,而海外业务的扩大也能拉动国内出口。”

向上游进击“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年,TCL(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整体营收预计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逾六成。李东生却认为,TCL已经来到再次向产业链上游进击的关键节点,因此,要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

目前,中国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建立起相对优势,规模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但是在某些新型显示领域仍有差距。以OLED为例,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依然超过50%。

“对中国企业来说,既要巩固我们在LCD 业务上的优势,也要通过创新突破建立起新的产品技术能力。”李东生表示。TCL正围绕柔性印刷OLED、QLED以及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李东生同时提醒,我们不可能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对一些国外很难形成垄断封锁的项目、装备、材料,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可以继续在国际分工的原则下在海外采购。对于需要自己做的领域则尽可能聚焦,集中力量突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查看全文

点赞

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中国电信和三星联手推出双旗舰折叠屏手机W23 | W23 Flip
    电子信息产业网
    2022-10-21
  • 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些企业家心潮澎湃!(二)
    电子信息产业网
    2022-10-20
  • 打破质疑,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势头不减,第三季度净赚12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召开工业行业运行形势分析视频会议

    2020-03-27

  • 工业机器人同质化严重,这一困境该如何解决?

    2020-07-01

  •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中国制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2020-07-16

  • 国产光刻机赶超ASML?长期有机会

    2020-07-2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电子信息产业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