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一家中国公司如何在卡脖子的行业中实现高增长?

强哥看传感 20230822

  • 仪器仪表
  • 环境监测
  • 分析仪器





文|郑灿城 秋希


科学仪器,作为一个千亿市场,我国的整体进口率却超过70%,成为仅次于芯片、石油的第三大进口产品。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甚至超过80%,而分析仪器中的色谱仪器进口率则高达86%。这也造就了几家国外公司占据国内90%市场份额的局面。


在此“卡脖子”背景下,国家提出要提升国产设备采购率至超过50%。资本也闻风而动,投资了大量行业初创公司。


硬氪近日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早在2015年就开始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持股75%)进军科学仪器行业,嗅觉敏锐。


聚光科技是国内高端仪器设备龙头企业,在环境装备领域完成了第一曲线增长,目前布局了环境应用科学、工业与应用科学、通用高端分析仪器与生命科学三大领域。


从业绩来看,谱育2017年收入才3800万元,一年后就翻了3倍至1.4亿元,两年后继续增长80%至2.5亿元,三年后保持翻倍至5.9亿元,四年后(即2021年)接近10亿元。


这期间,谱育科技对于上市公司聚光的贡献也由个位数增长至26%,利润也同步从300万元一路增长到1.2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谱育的利润复合年均增长增速为165%,高于124%的收入增速。


谱育是如何达到这么高速的增长?聚光又如何做到了提早布局?近日,硬氪和聚光科技董事、常务副总、谱育科技负责人何源聊了一次。



何源从加拿大取得物理学硕士后,先后在数家科学仪器跨国企业工作,具有丰富的全球化视野,也逐步从一线销售切换到管理岗位。2016年为了开拓视野、提升认知、认识更多元行业的人,他选择入读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并在次年加入聚光科技。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引领聚光的第二增长曲线,突破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困境。


具备体系化能力的聚光科技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已上市12年,目前市值86亿元,去年收入为34.51亿元。聚光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最早起源于工业上的一个核心专利,落点在了环境监测行业,之后逐步在大气和水监测两个领域取得行业第一地位。这也成就了聚光科技的第一增长曲线。谱育科技则承担了聚光科技第二增长曲线的使命。


聚光身上有很强的并购身影。2011年上市当年,聚光就斥资近2亿元收购了北京吉天仪器100%的股权;2012年,聚光以近400万欧元收购了SynspecB.V 荷兰75%的股权,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5年,聚光合计耗资2.3亿元收购了安谱实验科技45%的股权,进入实验室耗材市场,但2020年以3.6亿元卖掉了近一半股权。


“聚光的收购路径是成体系化的。这样的好处在于收购很容易和主业形成合力,这也构成了一个新的壁垒。加上我们管理层都有海外背景,所以在和被收购创始团队融合方面也比较顺畅,更懂得在沟通时尊重对方对行业的执着和意愿,进而相互取长补短。”何源表示。


聚光在收购体系化背后,也延伸出了包括研发、营销等多方位的体系化——只有底层的技术和研发平台能共用后,上面才有可能生长出更多的业务体系。


据硬氪了解,聚光的体系化背后也是学习了华为的IPD体系。正因为具备了这些体系化能力,聚光才能在过去10多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的环境监测领域,拿下多个细分领域的头部地位。


当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线和业务足够多的时候,容易产生反规模效应——战斗力不足。但聚光却保持住了对外的狼性文化和对内的协同,怎么做的?何源将之归因为事业部制式的放权,即总经理为牵头人,具备话语权,不用事事报总部决策。


这种狼性文化尤其体现在转型上。硬氪看到聚光最近几年业绩波动很大,2021年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跌幅接近9个点;2022年仍然有8个点的收入下滑。一方面是两家公司安谱科技与无锡中科不再计入合并报表;另一方面是受PPP影响,曾经大火的PPP项目记忆犹新。毛利率表现更突出,2018年还有50%,2019年就只有40%,最近几年都保持在40%以下。


查看全文

点赞

强哥看传感

作者最近更新

  • 生活中的隐形哨兵: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如何默默守护你
    强哥看传感
    1天前
  • 汽车里的“空气质量管家”——认识汽车氧传感器
    强哥看传感
    3天前
  • 温度传感器:我们看不见的“温度感知者”
    强哥看传感
    3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诺基亚携手博世共同助推工业物联网落地

    2018-12-08

  • 浅谈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2019-03-22

  • 环境网格化大气监控:将传感器方法与其他设备组合应用

    2019-03-22

  • 速度传感器对摊铺机跑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2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强哥看传感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