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科集成发布基于 RISC-V 的高性能车规 MCU

电子创新网 20230831

  • mcu
  • 车规芯片
  • RISC-V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目前,基于RISC-V架构的MCU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物联网领域,对于车规应用,RISC-V架构可以胜任吗?在8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芯科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资深技术市场总监王超介绍了该公司开发的基于RISC-V的高性能车规MCU CX3288!

王超认为从MCU行业发展看车规,有三个趋势:一是32位MCU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是占了七成市场了。二是内核架构多元化。三是安全和车规的要求让整个车规MCU的准入门槛或者说壁垒比较高。

他指出2022年,32位车规MCU只有53亿美金(当然这个数值已经很高了、已经占了七成了),预计到2026年就会达到96亿美金、复合增长率远高于8位和16位的MCU的。所以从增量市场来说,对32位RISC-V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不过其实存量市场的机会也更大,因为大家看虽然现在有50多亿美金的生意、可能有一半左右在国内,但是我们国产替代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只有3到5个点,所以不管是从存量市场还是从增量市场来说,对于国内的MCU、国内RISC-V车规MCU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他分析说,“正是因为车规芯片客户更专注于功能安全,所以对内核的专注度没有这么高,就带来了内核的多元化。主流的原厂,在车归行业里面主力产品采用ARM架构的只有恩智浦。其它主力玩家如英飞凌等基本上都有ARM产品,但是其主流产品都是自研内核。所以车规行业里面很多芯片都用非ARM内核,所以他们对于RISC-V的态度其实是很Open的。关于车规方面、我们是第一家把RISC-V放到通用MCU的,下个月底就可以给到客户重点样片。”

上图是芯科集成的核心竞争力,芯科集成是2022年4月份成立的、总部在苏州,他认为无论从价格、性能、灵活性和自主可控方面来说,RISC-V如果跟ARM(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厂商竞争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原生优势。他强调芯科集成核心竞争力:1.市场潜力大。2.国内首创。3.研发能力领先。

芯科集成MCU目标市场:1.车身和舒适型。包括:车身控制、车载娱乐、车用照明,数字仪表等方面。2.车辆控制。驱动地盘控制域和动力控制域的电气化和安全。这个可能要到明年的Q1才能流片。3.高端工控。包括:高端PLC、伺服器,储能等工业应用领域。

他分享了CX3288的框图:RISC-V主频是300MHz,符合ISO26262 ASIL-B。

他强调芯科集成在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CX3288除了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上也做了很多工作, 全片ECC,不管是内部的Memory还是外扩的Memory都可以实现ECC的纠错。

他表示信息安全这一块涉及到很多方面:一是,现在很多数据量都要和“云平台”做沟通。二是,车规通讯也是越来越多。三是,自动驾驶对于驾驶人的信息和周围行人的信息都有很多的采集,怎么样去保护这些信息?

他表示现在汽车的不管是域控,还是导航、车身控制模块,代码量是越来越大。以前芯片公司就是提供一个芯片、提供一个SDK,Tier 1就额]可以实现上面的应用。这样的话,Tier 1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它对于切换新的平台的意愿都不是太强烈,因为它的难度相对比较高一点。

但是现在由于AutoSAR标准渐渐被大家接受,基础软件商的介入使得客户或者传统的OEM主要就是实现上层的这些应用和配置。中间的这些应用层、跟硬件打交道的要符合AutoSAR标准的都由基础软件供应商,所以基础软件供应商和芯片公司理论上接触就更多。对于Tier 1和OEM来说,从ARM移植到RISC-V或者切换到RISC-V,TA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对于RISC-V生态目前来说相对比较弱、这也是一种缓冲。

他特别指出芯科集成给车规MCU提供一个以RISC-V为内核的解决方案,专注于车身和地盘领域的高性能微控制器。相对于国内厂商,芯科集成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丰富的外设。芯科集成能提供满足车规客户需要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以及完善的软硬件生态。

查看全文

点赞

电子创新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英飞凌承诺制定科学碳目标并将气候战略扩展至供应链
    电子创新网
    2024-01-16
  • 软通动力再次荣登中国新经济500强榜单
    电子创新网
    2024-01-13
  • 山东普正与KeyarchOS完成浪潮信息澎湃技术认证
    电子创新网
    2024-01-1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格兰仕最新推出两款AIoT芯片:首款芯片已用于家电产品中

    2020-09-30

  • 倪光南院士称中国可能否决NVIDIA收购ARM

    2020-09-30

  • 格兰仕明年将推出新型AI芯片

    2020-10-13

  • 处理器架构消亡历史回顾

    2021-03-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电子创新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