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做好做强中国机器人产业

玩物志 20230905

  • 工业机器人
  • 智能制造
  • 移动机器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吕祥仁兴奋不已。拿上电脑,穿上雨衣,他和团队技术人员快步冲进雨中,开始对户外无人驾驶牵引车进行雨天条件下的程序测试和数据采集。

 

  “这款产品可以为工厂园区、机场、港口等提供物料运输的无人化解决方案。由于户外工作条件更为复杂,我们除了融合多种传感器导航技术,还要利用智能算法,识别、滤除雨水等干扰因素产生的影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研究院副院长吕祥仁介绍,“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进行技术储备,原本预计明后年会有市场需求,没想到今年初就接到了订单。”

 

  这样的研发攻关场景,在新松公司并不鲜见。作为一家提供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新松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第一。

 

  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底盘合装机器人动态跟随车身,将发动机、后桥举起,对接底盘,完成拼合;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上,机器人精准将电池卷料送入加工设备,精度达1毫米……近年来,新松公司研发生产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

 

  入职新松公司10余年的吕祥仁,从软件工程师成长为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研究院副院长,经历了产品和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水平整体提升,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吕祥仁说,“现在我们面临的常常是各行业头部客户提出的前沿问题,身上肩负的,不仅是研发机器人产品,更是可能推动一个产业发展的责任。”

 

  新松公司始终坚持以先进技术手段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目前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产品,并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孵化出半导体装备、协作机器人等多个新兴业务。

 

  今年3月,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研发团队遇到了一个难题:点焊工作站焊接效率一直无法提升,如果软件方案解决不了,只能重选硬件,这意味着巨大的时间成本和失去市场的可能。“仿真数据没问题,现实中却发生了抖动,说明超出了硬件极限,如果把程序再写简单一点,就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推演,团队负责人王晓峰灵感闪现,团队连夜修改代码,一大早上真机试验成功,最终攻克了汽车点焊领域的高端技术。

 

  这支研发团队由新松公司中央研究院和工业机器人事业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种机制让我们能够跳出既有工作思维看问题,回到创新的原点。”王晓峰说。

 

  时不我待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松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拥有专利1300余项。

 

  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才支撑。35岁的孙铭泽,今年初被任命为新松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也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公司一直延续导师制度,今年研究院新入职的毕业生,均由技术骨干‘一对一’指导。”孙铭泽说。

 

  为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新松公司构建起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首期800余名员工获得股权激励,与企业共享发展红利;设立优秀员工奖、突出贡献奖等年度表彰奖项,最高奖金达10万元……目前,新松公司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70%左右,平均年龄只有35岁。

 

  “做好做强中国机器人产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久久为功,始终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说。

查看全文

点赞

玩物志

作者最近更新

  • 想实现自动驾驶 , 哪些技术非常关键?
    玩物志
    4天前
  • 又一传感器企业即将登陆北交所!供货吉利、奇瑞、长安汽车
    玩物志
    5天前
  • 自动驾驶黑马再获巨额融资!到2026年将部署5000台无人配送车
    玩物志
    08-23 13:5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深圳机器人产业2017年产值超千亿元

    2018-12-05

  • 企业智能化后道工厂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运用

    2018-12-08

  • 3D传感器可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2019-04-21

  • 触觉传感器或成为国产机器人发展掣肘

    2019-04-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玩物志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