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列!中国自主研发的氢能源智轨开跑

芯片研究所 20230911

  • 轨道交通
  • 氢能源
  • 智轨电车

感谢IT之家网友 航空先生、grass罗雨滋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IT之家从中国中车官微获悉,当地时间 9 月 6 日下午,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亮相马来西亚,该款智轨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试跑活动,至此中国中车首个海外智轨项目迈入商业运营前的关键“大考”。

图源:中国中车官微

“智轨”全称“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全球首创、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绿色轨道交通工具。

“智轨”全称“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所”)全球首创、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绿色轨道交通工具,该成果于 2017 年 6 月在湖南株洲全球首发,2019 年在四川宜宾开通首条商业运营线,2020 年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命名为“电子导向胶轮系统”。

作为融合了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优势的跨界之作,智轨采用独创的自主导向与轨道跟随技术,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调度灵活、低碳环保、智慧便捷等特点,为海内外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了一种兼顾运能与成本优势的创新型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中车智行总工程师肖磊介绍,智轨电车以胶轮取代钢轮,无需铺设有形轨道,这大大降低了线路建设和改造成本,仅相当于有轨电车建设成本的五分之一。此外,智轨采用的“虚拟轨道循迹与跟随控制”技术,以车载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指令,精准控制列车头车循着既定虚拟轨迹行驶,可真正实现不同编组下的无物理轨道的类轨道行驶。

智轨电车的适应性极强,每节编组两轴四轮,宽度只有 2.65 米,在 3.5 米宽的道路就能跑,三编组列车最小转弯半径与 12 米传统公交车辆相当,运行十分灵活,既能满足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与小运量公交之间接驳的需要与地铁、轻轨“搭档”,又能担纲中小城市、旅游景区和特定功能区的公共交通“主力”。同时,智轨还具有良好的城市适应性,可与城市交通信号实时联动,能在兼容城市公交卡基础上支持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功能。而在节能环保方面,智轨可以采用多种环保高效的供电方式,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无线供电等,并满足快速充电条件,充电 10 分钟可续航 25 公里。

“采用氢能源动力系统,具有续航里程更长、加氢时间更短、更低碳节能环保的优势。”肖磊介绍,中车智行为马来西亚智轨提供了整车车辆与全自动驾驶信号系统等。为保证运营安全,在车辆研制过程中,氢能系统按高标准开发,其中氢气泄露检测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达到最高等级,并采用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相比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安全性能更高、重量更轻;其能量系统采用氢系统 + 磷酸铁锂电池双系统架构,氢系统采用 2 套独立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 储氢系统进行冗余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复杂运营场景下的能量管理系统,双系统双冗余的能量系统架构,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统一调配输出,在单个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车。

古晋智轨项目共规划 3 条线路,总里程 69.9 公里,计划配备 38 列氢能源智轨电车。砂拉越州交通部部长李景胜表示,氢能源智轨的投入使用,将使砂拉越州一跃成为马来西亚,甚至是东南亚地区氢能源公共交通的领军者。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查看全文

点赞

芯片研究所

作者最近更新

  • 激光焊接:汽车液位传感器的技术革命
    芯片研究所
    2024-08-01
  • 国产高端芯片猛增17倍,日韩垄断被打破
    芯片研究所
    2024-07-13
  • 玻芯成玻璃基半导体特色工艺先导线项目开工
    芯片研究所
    2024-07-0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中车四方出口巴西城轨车辆下线 搭载乘客自动计数系统和计数传感器

    2019-06-05

  • 比亚迪海外发力新基建!云轨又在巴西拿下一城

    2020-05-07

  • 氢气市场需求递增 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0-05-08

  • 永贵电器拟出售子公司翊腾电子 集中资源专注于优势领域

    2020-05-1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芯片研究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