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成功研制移动式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中国元件协会 20231006

  • 航空航天
  • 量子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和赋同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Mobile 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efficiency over 70% at a 1550 nm wavelength)》为题,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

超导条带光子探测器(SSPD: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作为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广泛地应用于量子信息和弱光探测等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SSPD的综合探测性能显著地依赖于器件的工作温度,温度越低,系统探测效率越高。迄今为止,高效率的SSPD系统通常需要使用GM制冷机(T≤2.5 K)、吸附式制冷机(T≤0.85 K)甚至更低温度的制冷机,这些系统的质量、体积、功耗等成为了限制SSPD在机载等移动平台应用的关键原因。如果能在4.2K工作温度实现高效率SSPD,便可以利用小型液氦杜瓦构建小型、低功耗、短时工作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无人机、航空等移动平台应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SSPD的光响应性能与超导薄膜材料的无序度密切相关,利用高无序超导薄膜材料调控技术实现面电阻更高的超导薄膜材料,增强SSPD的探测灵敏度是提升SSPD工作温度的方法之一。在本项目中,研究人员利用了面电阻超过600Ω的NbTiN超导薄膜材料实现了4.2K工作温度近饱和探测效率的SSPD。同时研发制造了SSPD专用的小型液氦杜瓦,结合基于电池的低功耗电路模块,实现了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单光子探测系统。



图:(左)液氦杜瓦的系统图;(右)移动式SSPD系统探测效率和暗计数性能曲线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副研究员张孝富,第二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博士研究生马若岩。通讯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张孝富、尤立星。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元件协会

作者最近更新

  • 扩展光纤传感业务,Luna收购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厂商Silixa
    中国元件协会
    2024-01-16
  • 2024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可望超1亿部
    中国元件协会
    2024-01-12
  • 研发车规级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芯探科技获数千万Pre-A轮投资
    中国元件协会
    2024-01-0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美国第三代GPS系统首颗卫星上天:定位精度是当前3倍

    2018-12-24

  • 国外推出专为自动飞行出租车设计的传感器套件

    2019-05-30

  • 霍尼韦尔发《情况说明》正式回应对台军售制裁:未涉及美国霍尼韦尔公司

    2019-07-23

  • 传感器厂商MTS系统公司收购丹麦新能源企业R&D公司

    2019-11-2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元件协会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