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为电子按下快门”的三位科学家

科创板日报 20231005

  • 光学技术

财联社10月3日讯(编辑 史正丞)北京时间周二傍晚,瑞典皇家科学院召开发布会,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和慕尼黑大学的费伦茨·克劳修斯(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的安妮·吕伊利埃(Anne L’Huillier)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阿秒脉冲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

在颁奖之前,业界也普遍预期阿秒物理学是今年的大热门。作为“诺奖风向标”,去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也颁给了费伦茨·克劳修斯、安妮·吕伊利埃,以及渥太华大学的Paul Corkum教授,以表彰他们“对超快激光科学和阿秒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吕伊利埃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上第五位得奖的女性科学家,在周二组委会给她打电话通知获奖时,正在学校里讲课的她还多次按掉组委会的来电。

与我们熟悉的秒一样,阿秒(attosecond)也是一种时间单位,计量上为10⁻¹⁸秒(0.000000000000000001秒),足以见得跨度之短暂。诺贝尔奖官方表示,这三名科学家展示了一种创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这些光脉冲可以用来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电子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一度被认为是“无法追踪的运动”,而阿秒物理学则打破了这种不可能。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光学”微信公众号)

这一切的开端要从1987年开始说起,安妮·吕伊利埃当时发现,在红外激光通过稀有气体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光的泛音。它们是由激光与气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引起,这种作用给予一些电子额外的能量,然后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随后吕伊利埃继续探索这一现象,为后续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在2001年,皮埃尔·阿戈斯蒂尼成功地产生并研究了一系列连续的光脉冲,每个脉冲只持续250阿秒。与此同时,费伦茨·克劳修斯在另一种类型的实验中,成功分离出可持续650阿秒的单个光脉冲,使得光脉冲宽度达到阿秒量级。这些科学家的努力,也使得人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且在医学、工业制造等领域展现出了潜在价值。

(实验设置概述,来源:诺贝尔奖组委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伊娃·奥尔森评价称:“现在我们可以打开通往电子世界的大门。阿秒物理学给了我们理解电子所支配机制的机会,下一步将是利用它们。”

“为电子运动拍照”的阿秒物理学

在解释超短光脉冲的作用时,科学家们最喜欢举的例子是“相机快门”,不同尺度的脉冲正是“按下快门的速度”。上世纪80年代,人类将脉冲激光的宽度推进至飞秒领域,得以解锁对分子和原子运动的观察,而阿秒激光则能让人类观察分子和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美国物理协会主席、芝加哥大学教授Bob Rosner解读称,就像建房子一样,我们能够观察到地基、墙壁和房顶逐步搭起,而分子的组装也有这样的顺序,阿秒激光使我们能够观察分子组装的过程。

在实际的应用领域,阿秒激光也在众多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医学成像中可以展现出更高的分辨率,而股民们非常熟悉的“飞秒(视力矫正)手术”也有希望进一步提高切割的精度,另外在光学材料、半导体等领域也大有可为。由于阿秒物理学研究的是电子运动,所以可以说世间万物都能在这项技术的助力下走上更高的台阶。

(阿秒激光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展望)

物理学奖也是今年诺贝尔奖第二个出炉的奖项,明天同一时段将会颁发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查看全文

点赞

科创板日报

作者最近更新

  • 小米入局 AI眼镜爆发临界点已至?|聚焦
    科创板日报
    06-30 12:20
  • 聚焦:脑机连接进行时
    科创板日报
    06-30 13:46
  • 银河通用机器人王鹤:具身智能爆发合成数据须先行
    科创板日报
    06-30 10:5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烟雾探测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0-08-17

  • 英企开发隐身盾牌:抗极端温度 而且经久耐用

    2022-03-18

  • 蔡司光学荣获2022金投赏铜奖

    2022-11-28

  • 以色列研究人员开发出精准、可量化药物递送新方法

    2022-09-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创板日报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