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线问世:尺寸缩小百倍可用于便携式无线通讯

Mark 20181208

  • 物联网
  • 磁电材料
  • 便携通讯
新的天线与相似大小的传统天线相比性能更佳,且它们完全不需要任何电源,仅由简单的电子元件组成即可工作。此外,不同的几何设计能控制薄膜共振的频率,他们通过两种不同的设计,实现了从特高频到甚高频的跨越,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成熟应用。

  2017年8月21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天线设计新方案,可制造出比当前小型天线还要小100倍的新一代天线,将在便携式无线通讯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


论文配图,资料图

  传统天线有严谨精确的金属结构,大小经过严格控制,以保证与特定波长产生共振。换句话说,设计天线的尺寸与天线工作频率有直接关系,而天线的工作频率就是天线的共振频率,也就是天线功耗最小、信号最强的最佳点。不过,这种工作频率和尺寸的关系,却限制了天线的微型化。

  此次,美国东北大学的一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天线,它的主要元件呈薄膜状,能与特定的电磁波频率而非波长产生共振,大大缩小了天线的尺寸,使之可比当前的小型天线还小100倍。关键之处在于,其薄膜由一层磁电材料制成,发生震动时,这层磁电薄膜会改变磁化强度,在声震的同时发射和接收辐射。

  研究团队发现,新的天线与相似大小的传统天线相比性能更佳,且它们完全不需要任何电源,仅由简单的电子元件组成即可工作。此外,不同的几何设计能控制薄膜共振的频率,他们通过两种不同的设计,实现了从特高频(UHF)到甚高频(VHF)的跨越,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成熟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在便携式无线通讯系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包括穿戴式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可生物植入和生物注射的天线及物联网等领域。

  可以说,小天线能改变一切,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离不开微缩的发射接收装置。有了新发明的小天线,我们可以期待指甲盖大小的移动电话,以及遍布生产车间和身体的传感器和芯片的问世,或许,一些难以想象的应用也会随之普及。总之,引入新的电磁材料,将会激发新一轮的通信创新。

查看全文

点赞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作者最近更新

  • TE CD9515系列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2110-2116型法兰安装静态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 霍尼韦尔 honeywell 2012型扭矩传感器
    Mark
    2020-08-0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Mark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